第二节细胞膜和细胞壁(学案)学习目标1、举例说出细胞膜的选择透性。2、概述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3、说出细胞膜各组成成分的生理作用。4、说出植物细胞壁的组成成分和生理作用。学习过程一、细胞膜的选择透性对玉米种子的实验处理和观察现象如下,请完成表格。实验处理将玉米种子浸泡一定时间,从中央纵切后,用染色将浸泡后的玉米种子煮熟,从中央纵切后,用稀释红墨水染色实验现象胚体细胞着色浅上述实验运用了的方法,从该实验可以说明。二、质膜的结构模型资料1:欧文顿的实验:19世纪末(1895年),欧文顿(E.Overton)用500多种化学物质对植物细胞的通透性进行过上万次的实验,发现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是不一样的:凡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这实验表明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中有__________。资料2:1917年欧文·朗缪尔(Langmuir)将提取的膜质铺展在水盘的水面上,发现脂在水面上形成一薄层,单脂层亲水的头朝向水面,疏水的尾背离水面。于是他提出:磷脂分子是一种由甘油、脂肪酸和磷酸所组成的分子,结构既有疏水基团(尾部),又有亲水基团(头部)。因为磷脂分子的“头部”亲水,所以在水—空气界面上磷脂分子是“头部”向下与水面接触,尾部则朝向空气一面。这样磷脂分子可以在空气和水的界面上展开为一层。(1)请画出磷脂分子模型(2)画出磷脂在空气-水界面上的分布情况(3)画出磷脂完全浸没在水中的分布情况资料3:戈特(Gorter)和格伦德(Grendel)对血影的研究:1925年,荷兰科学家戈特和格伦德分离纯化了红细胞,从一定数量的红细胞中抽提脂类,按朗缪尔的方法进行展层,并比较展层后的脂单层的面积和根据体积所推算的总面积,发现提取的脂铺展后所测的面积同实际测量的红细胞的表面积之比为(1.8~2.2):1,约为两倍。由此可以认为细胞膜由___________组成。资料4:荧光标记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实验:1970年,LarryFrye等,将人和鼠的细胞膜用不同荧光抗体标记后,让两种细胞融合,杂种细胞一半发红色荧光、另一半发绿色荧光,放置一段时间后发现两种荧光抗体均匀分布。这个实验说明,其原因是。资料5:该图是1972年桑格(S.J.Singer)和尼克森(G.Nicolson)提出的细胞膜模型示意图。(1)是生物膜的基本支架。其中磷脂分子的朝向两侧,相对朝向内侧。(2)图中B是指___________。有的蛋白质分子整个贯串在膜中,有的一部分插在膜中,一部分露在膜的外,还有的整个露在膜外。这里体现了膜结构内外的不对称性。1(3)在细胞膜的外侧,有一层由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与多糖结合而成的结构,称为。该结构的作用是(4)是可以运动的,具有流动性。大多数的也是可以运动的,也体现了膜的流动性。三、细胞壁成分:作用:课后练习一、选择题1、(2007高考)人体淋巴细胞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A.蛋白质和多糖B.多糖和脂质C.脂质和核酸D.蛋白质和脂质2、变形虫的任何部位能伸出伪足,人体的某些白细胞能吞噬病菌,这些生理活动的完成说明细胞膜具有下列哪一特点()A.选择透过性B.一定的流动性C.保护作用D.细胞识别3、科学家在制备较纯净的细胞膜时,一般不选用植物细胞,其主要原因是()①植物细胞细胞液中的有机酸会溶解膜结构②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植物细胞看不到细胞膜③植物细胞的细胞膜较薄④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提取细胞膜的过程比较繁琐⑤植物细胞内会有其他膜结构干扰A.①③B.②④C.③⑤D.④⑤4、一系列实验证明细胞模具有流动性。荧光抗体免疫标记实验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例子。下图表示了人、鼠细胞融合的过程,研究中分别将带有绿色荧光、能与人体细胞膜上HLA抗原特异性结合的抗体和带有红色荧光、能与小鼠细胞膜上H—2抗原特异性结合的抗体注入细胞培养液中,对人、鼠细胞进行标记。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要使实验现象明显,可以适当提高细胞培养液的温度B.选取不同生物细胞进行融合是因为不同生物细胞表面抗原差异较大C.实验表明不同种细胞可以杂交,而同种生物细胞不能进行融合D.实验结果可以直接证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二、非选择题5、某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