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论语1.在“作家作品”类记下:孔子(前551一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现山东省曲阜市东南)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为“圣人”、“至圣”。《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论语》的体式分语录体(格言体)、对话体、叙事体。政治上:主张仁义;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了解: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2.在“成语”类记下:不亦乐乎;温故知新;见贤思齐;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善而从;任重道远;死而后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3.在“名言警句”类记下:自选4.课文内容:⑴谈学习方法的: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⑵谈学习态度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之为不知,不知为不知;日三省吾身;人不知而不愠;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⑶谈品德修养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吾日三省吾身;士不可以不弘毅;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5、文言字词小结:⑴而:①表示顺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转接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顺接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顺接任重而道远──顺接死而后已──顺接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顺接⑵为:读wèi时,多作介词;读wéi时,多作动词。为人谋而不忠乎?──wèi,介词,“替”。可以为师矣──wéi,动词,“担任,做”。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wéi,判断动词,“是”。仁以为己任──wéi,作为。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wéi,作为。⑶焉:见贤思齐焉──语气词,无实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指示代词兼句末语气词,相当于“于是、于此、在其中”。⑷之:①指示代词,“这”;②第三人称代词,“它、它们”;③结构助词,“的”;④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⑤助词,在句中只起调节音节的作用,无实义。6、固定句式:⑴不亦……乎?→不是……吗?⑵……也。→……是……。7、文言文翻译技巧(略略带过)1)、文言文翻译的原则:⑴“信”──忠实于原文,字字落实,句句落实,不随意增减。⑵“达”──表意明确,语言通畅,语气不走样。⑶“雅”──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和风格准确地表达出来。2)、文言文九字翻译法:⑴留──专有名词,人名等照译⑵补──补出省略成分,如主语,宾语⑶删──删去不译的词语⑷换──把古词换成现代词⑸调──调整倒装句句序⑹选──根据上下文,选用恰当的词义⑺译──译出实词、虚词、活用的词及通假字⑻固──固定格式的固定译法⑼意──文言文中的比喻、借代、引申,直译不通,用意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