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黄生借书说教学目标:1、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内容。2、朗读,散读,理解品位文章主旨。3、领会“书非借不能读也”的道理,认识克服困难、勤奋学习的重要。教学方法:朗读,讨论,点拨教学手段:多媒体,录音机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古往今来,人们对读书的看法各不相同。唐朝诗人杜甫认为“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强调了读书与写作的密切关系;英国作家培根认为:“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强调了读书的好处很多。那么,清朝文学家袁枚对读书的看法又是怎么的呢今天,让我们继续走进他的文章《黄生借书说》,和他一起探讨有关读书的问题。二、1、简介作者袁枚及写作背景:多媒体投影2.“说”:是古代一种文体,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记事,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三、初读课文,掌握生字词。有关作者:(多媒体出示)袁枚名:字子才,号随园老人时:(1716~1778)清代地:钱塘(今浙江杭州)人评:著名诗人、文学家作:著有《仓山房集》《随园诗话》《子不语》等有关字音:(多媒体出示)枚()斋()俟()辄()俸()吝()惴惴()摩玩()素蟫()庋藏()(在生评价的基础上,师给予评价,以鼓励赏识为主。)学习过程(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要求:自由读,认真专注,边读边圈点批注。注意生僻字、多音字,注意停顿,尤其是一些长句的停顿。)1.生板演读不准的字音预设字音:汗牛塞屋(sāi)若业为吾所有(wéi)辄省记(xǐng)时蒙卷轴(juàn)断句黄生允修|借书(主谓之间要停顿)然|天子读书者(承接上文的句首助词,连接后要停顿)小结:文言文语句的停顿应遵循两个原则:一是人、地、物等名称中间不应停顿。二是表示一个完整概念的短语中间不应停顿。3.个别小组读文,其他小组点评。四:细读课文,理解文意。(要求: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文下注释、工具书,试译全文。先解释重点词语,后译句。有疑问的小组内解重点字词句:(1)汗牛塞屋(2)惴惴焉摩玩之不已。(3)必高束焉,庋藏焉。(4)家贫难致(5)归而形诸梦。(6)故有所览辄省记。(7)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8)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划线词的古今义:(1)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2)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3)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多义词:子为焉之富而然:然天子读书者有几?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有地洼然而方以长。3、指出文言句式并翻译:(1)书非借不能读也。(2)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3)为一说,使与书俱。4、翻译句子,并体会语句表达的语气:(1)子不闻藏书者乎?(2)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3)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4)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五、研读课文:我们对课文进行了朗读、翻译,请思考问题:(投影)本文的结构层次全文可分四部分:第一部分(第1-2段)就黄生借书一事,提出“书非借不能读”的观点,接着用摆事实、作类比等方法,列举藏书不读书的情形进行论证。首句是统领句,指明以下的话是对黄生说的。第二部分(第3段)写自己年幼时和做官以后的切身体会,再次说明“书非借不能读”,这是用谈体会的方法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证。第三部分(第4段)拿黄生与自己相对比,向黄生提出希望,勉励黄生珍惜有利条件,勤奋读书。第四部分(第5段)照应开头“授以书而告之”,结束全文,进一步表示对黄生的期望。五、作业:翻译全文思考:作者是怎样论证观点的?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幻灯片打出重点语句、古今义、一词多义,指名回答,巩固。二、质疑讨论。理解中心。1.找出课文中形象表现借书读书专心、困难的句子,以及有书读时懒散的情况的句子,并说说这样写的作用。A“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故有所览辄省记”写了年轻时候借书困难,用心之专。B“素蝇灰丝时蒙卷轴”与前句对比,写出了不求进取的懒散状态。2.课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书非借不能读也”。3.根据中心论点,我们是否可以这样理解:自己不必存书,只有借书才能“读书也必专”呢?作者写作文的另一个重要意图,在于借“书非借不读也”的观点予以发挥,否定那种耽于安逸、不思进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