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叶》复习目标:1、让学生获得对鸟的各方面的认识,培养学生爱鸟、护鸟的意识,引导学生对鸟与人类的关系的关注,探究鸟的文化内涵及其价值,背诵三首古诗。2、了解叶的知识,认识叶和人类的关系,背诵专题中的4首古诗。3、复习系统思想和统筹方法的基本概念和道理,学会运用系统思想和统筹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思维能力4、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复习重点:同复习目标。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鸟》一、检查背诵:背诵专题中的三首古诗。二、回忆有关鸟的诗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宋•晏殊《浣溪沙》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宋•辛弃疾《西江月》三、与鸟有关的成语【一石二鸟】比喻做一件事获得两个效果.【小鸟依人】形容女子或小孩怯弱的样子,惹人怜爱.【笨鸟先飞】(1)形容愚笨的人,事前欠缺考虑,常鲁莽行事.(2)或用以表示愚笨的人行动应比别人早,以免手忙脚乱.【鸟语花香】描写春天的景色.【鸟为食亡】比喻人因贪财而死.【惊弓之鸟】比喻曾遭祸患,因而心怀惊惧者.四、积累几个鸟的俗语(1)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盼母归(2)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意思是为追求金钱,连生命都可以不要。(3)古谚云:“鹤非染而自白,鸦非染而自黑。”就是说人的正派与否,是由本身决定的。补充:【夫妻本是同林鸟】比喻夫妻本是一时的伴侣,遇有危险之时,只能各奔前程,自求多福。【鸟之将死,其鸣也哀】鸟将死亡,其鸣声是十分悲伤凄凉的。比喻人若将死亡,则所说的话是良善而有价值的。【蛇无头而不行,鸟无翅而不飞】比喻群众失去首领,即不能有所行动。【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比喻作事积极或及早者,能获得利益。【偷鸡不著蚀把米】比喻想占便宜,结果反倒吃了亏。五、文本知识点归纳(一)《闻雁》赏析:光从文字看,似乎诗中所抒写的不过是远宦思乡之情。但渗透在全诗中的萧瑟凄清情调和充溢在全诗中的秋声秋意,却使读者隐隐约约感到在这“归思”、“闻雁”的背后还隐现着时代乱离的面影,蕴含着诗人对时代社会的感受。(二)《池鹤》赏析:这是一只被囚的鹤,它的品格和仪表与众不同(鹤立鸡群),不会像鸬鹚那样侍奉权贵,也不会像鹦鹉那样讨好别人。鹤的鸣声美。汉以后,诗文中常以“鸣鹤”或“鹤鸣”喻君子。本诗借物抒怀,以囚鹤自喻,一个“怅”字,表现了诗人对仕宦生活的厌倦和无奈,表达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本诗也可以说是作者托物言志,以物寓人。(三)《迎燕》赏析:燕子秋去春来,巢于檐下,民间视为吉祥物。“寻常百姓家”即借鉴刘禹锡的“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正因为燕子不嫌贫爱富、趋炎附势,主人也“不下旧时帘”,热情的迎接燕子的归来。“巢成雏长大,相伴过年华”两句,更是把燕子看成生活的一部分了。古诗中燕子往往象征着幸福的生活。它们双宿双飞,本诗中的燕子也在主人的檐下幸福的生活。燕子的自由自在,正是诗人隐居生活的反映;燕子之乐,足见诗人之乐。诗歌生动的描绘了燕子的生活习性,表达了燕子与老百姓的深厚情谊。六、鸟与人类科学、生活的关系(一)、思考:鸟给了人类科学、生活上哪些启发?答:(1)鸟给人类科学上的启发1、鸟类有高超的飞行本领,现代的飞机的发明就是受到鸟飞行的启发。2、鸽子在仿生学方面也有很大的贡献。它的腿上有一个小巧而灵敏的感受地震的特殊结构,人们根据它的原理仿制出一种新的地震仪,使地震预报更加准确。3、地球上海水占总水量的97%。而海水的人工淡化器目前设备庞大、结构复杂、耗能量高。但海鸥、信天翁这些海鸟却可以通过眼睛附近一条盐腺把喝下去的海水中的盐分排出,一旦完成这个功能的模拟,人类利用海洋的前景将会更加广阔。(2)鸟给人类生活上的启发1、人类受到燕子的启发,发明了燕尾服;2、受到孔雀的启发,发明了孔雀舞;3、受到仙鹤的启发,发明了武术中的鹤拳。(二)、随着春天的到来,很多候鸟开始了迁徙,而禽流感的危险性似乎越来越近了,我们不得不担心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