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学习目标]1.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2.了解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提出,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原则。一、人地关系的历史演进1.史前文明——人类适应自然时期(1)时间:农业文明以前的远古时期。(2)人地关系:环境对人类的制约作用很强,人类改造环境的作用微弱。(3)认识:人与环境是一种依赖的关系。2.农业文明——人类利用、改造自然时期(1)时间:农业文明时期。(2)人地关系:人对自然的依附性大大减弱,对抗性增强。(3)环境问题:生态破坏。(4)认识:对于人地关系的认识有了科学的萌芽;中国逐渐有了保护生物和因地制宜等主张。3.工业文明——人地矛盾日益尖锐时期(1)时间:18世纪工业革命开始。(2)人地关系:人地关系全面不协调,人地矛盾迅速激化。(3)环境问题:资源短缺、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等。(4)认识:人类试图成为自然的主宰。思考人地关系思想演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答案人地关系思想演变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水平的提高。随着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人类对自身、环境及相互关系的认识不断深入,并从人类发展需求出发形成不同的人地关系思想。二、谋求人地关系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1.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提出1987年,《我们共同的未来》纲领中指出: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人类的发展方式和发展道路出了偏差,人类要想继续生存和发展的话,就必须改变目前的发展方式,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2.可持续发展的含义(1)概念:既要满足当代人发展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2)内容(3)内涵:可持续发展包括经济的、社会的、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3.可持续发展的原则(1)公平性原则:包括代内公平、代际公平和责任公平。(2)持续性原则: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不能超越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发展要具有可持续性。(3)共同性原则:全球协调一致共同奋斗,才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途径。思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是我们通常意义上说的经济增长吗?答案可持续发展不仅指经济数量上的增长,更追求质量的改善和效益的提高,因而只能说经济增长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方面。探究点一人地关系的历史演进材料人类与环境相处的演变图。①某一地区气候十分干燥,除了紧靠河岸的地方和泉水涌出的绿洲有人类定居外,其他地方大多人迹罕至,十分荒凉。②后来人们学会了开凿深井,加上开发自然资源,荒凉的土地有了生机。为了发展生产,人们又在河流上游修建大坝,农业由此发达了,原来没有人烟的地方也兴旺起来了。③继续发展下去,这个地区却因为人口膨胀,河水出现污染,水源严重不足,生活质量大幅下降,居民纷纷外迁。人类的发展受到环境的制约。④这里的人们逐渐意识到环境的重要性,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进行环境整治,家园又变得美丽了!1.图中四个时期分别对应人地关系思想演变的哪个阶段?答案①——史前文明,②——农业文明,③——工业文明,④——后工业文明。2.图中四个时期的人地关系是怎样的?答案①——适应自然,②——改造自然,③——征服自然,④——谋求可持续发展。3.②时期人地关系平衡协调吗?为什么?答案人地关系不协调、不平衡。农业文明时期,人地之间的对抗性增强,人地关系出现了不协调现象。4.②与③的环境问题有何不同?答案②时期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出现在局部地区;③时期的环境问题既有生态破坏,又有环境污染,从局部扩展到全球。5.有位哲学家说道:“当人类砍倒第一棵树时,文明开始了;当人类砍倒最后一棵树时,文明结束了。”你怎样理解这句话?答案当人类开始砍倒第一棵树时,说明人类开始有意识地利用和改造自然,但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过程中,一味地从自身需求出发,盲目开发自然,忽略了自然环境的承载能力,使得自然资源的数量急剧下降,可再生资源失去了再生能力,但是人类仍然无节制的开发利用。当人类砍倒最后一棵树时,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也就消失了,失去了生存环境,人类文明也就消失了。不同文明时期的人地关系时期对人地关系的认识人类活动环境问题人地关系思想史前文明时期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人类被动地适应环境,对人地关系认识肤浅采集和狩猎,对环境的影响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