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学习目标】(1)分析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设计思路(2)探讨实验技术在证明DNA是主要遗传物质中的作用。(3)理解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学习重点: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学习难点: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自主学习】(阅读教材44页到46页,完成下列问题)任务一: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1.实验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2.T2噬菌体的特点(1)结构:外壳由______构成,头部内含有______。(2)生活方式:______。(3)增殖特点:在自身DNA的作用下,利用_____体内的物质合成自身成分,进行增殖。3.实验过程及结果(1)标记细菌细菌+含的培养基→含35S的细菌。细菌+含的培养基―→含32P的细菌。(2)标记噬菌体噬菌体+含35S的―→含35S的噬菌体。噬菌体+含32P的→含32P的噬菌体。(3)噬菌体侵染细菌①被35S标记的噬菌体+细菌上清液放射性,沉淀物放射性,子代噬菌体中___(填:有或无)35S。②被⑪_______的噬菌体+细菌上清液放射性,沉淀物放射性,子代噬菌体中(填:有或无)32P。4.结果分析(1)噬菌体侵染细菌时,_____进入细菌细胞中,而___________留在外面。(2)子代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亲代_____来遗传的。5.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务二:1、R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⑴提取烟草花叶病毒的____不能使烟草感染病毒;⑵提取烟草花叶病毒的____能使烟草感染病毒。2、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大多数生物以为遗传物质,少数生物以为遗传物质,所以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蛋白质(是,不是)遗传物质。【合作探究】一、问题探讨:问题1.用35S,32P分别标记什么?为什么这么标记?(用35S标记蛋白质,32P标记DNA。由于仅蛋白质分子中含有S,而P几乎都存在于DNA中)1问题2、用35S标记的一组侵染实验,主要在上清液中检测到了放射性同位素,而用32P标记的一组实验,却主要在试管的沉淀物中检测到了放射性同位素。这一结果说明了什么?说明蛋白质外壳并没有进入到细菌内,DNA进入到细菌内去了问题3、细菌裂解后,在释放出的大量T2噬菌体中,可以检测到32P标记的DNA,但却不能检测到35S标记的蛋白质。这又说明了什么?在噬菌体中,亲代和子代之间具有连续性的物质是DNA,也就是说,子代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亲代的DNA遗传给后代的,因此DNA才是真正的遗传物质。目标检测A级:(必做)1.所有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A.都是DNAB.都是RNAC.是DNA和RNAD.是DNA或RNA2.如果用15N、32P、35S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细菌,在产生的子代噬菌体的组成结构成分中,能够找到的放射性元素情形为(B)A.可在外壳中找到15N和35SB.可在DNA中找到15N和32PC.可在外壳中找到15ND.可在DNA中找到15N、32P、35S3.噬菌体在繁殖过程中利用的原料是(C)A.噬菌体的核苷酸和氨基酸B.噬菌体的核苷酸和细菌的氨基酸C.细菌的核苷酸和氨基酸D.噬菌体的氨基酸和细菌的核苷酸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B.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RNAC.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是核酸D.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是蛋白质B级:(选做)5.用35S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经过一段时间的保温、搅拌、离心后发现放射性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沉淀物的放射性很低,对于沉淀物中含有少量的放射性的正确解释是(A)A.经搅拌与离心后还是有少量含有35S的T2噬菌体吸附在大肠杆菌上B.离心速度太快,较重的T2噬菌体有部分留在沉淀物中C.T2噬菌体的DNA分子上含有少量的35SD.少量含有放射性35S的蛋白质进入大肠杆菌内学习反思:本节课我学到了什么?本节课我的学习效率如何?本节课我还有哪些没学懂?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