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遗迹秦始皇陵兵马俑教学目标1.学会运用段落大意归并法给课文归纳主要内容。2.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阵容、神态和它的出土在考古史上的价值。学习目标1.我能通过独立阅读,有感情的朗读,理解课文内容。2.我能通过对关键词的搜索理解体悟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阵容、神态和它的出土在考古史上的价值。教学难点运用归并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教学时数两课时教法引导法学法互助质疑小组交流讨论释疑解惑。教学具准备资料书字典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秦始皇谁知道?(公元前295一前210年),姓赢,名政,是秦王朝的建立者:“俑”指什么?(古代殉葬的偶像)兵马俑又指什么?(古代瓷制成的兵马殉葬的偶像。)“秦始皇陵兵马俑”你们是怎样理解?(秦始皇安葬时所陪兵马殉葬的偶像)二、初读课文,质疑。1.初读课文,读准音,理解义。音:膘俑铠栩形:镌铠义:门楣铠甲栩栩如生虎视眈眈屡建战功膘肥体壮箭囊慕名而来包抄2.默读全文,思考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秦始皇陵兵马俑的?(画出课文的词语或句子来回答)兵马俑博物馆壮观的建筑物:兵马俑威武雄壮的阵容:兵马俑栩栩如生的神态:3.课文的开头和结尾都是写什么?(兵马俑博物馆的地理位置)结合简介秦始皇陵兵马俑出土的时间和地点及其它情况。在陕西省临潼县的秦始皇陵墓,规模宏大,今尚存高76米,底485*515米夯土陵丘。陵园有二城,内城周长2525米,外城周长6294米。1974年后在外城东前后发掘出三个兵马俑坑,内有大量大小与真人相仿的彩陶兵马俑,武士俑披甲着袍,持实战兵器,形态逼真,排列有序,再现了秦代军队的阵式、编制。三、连接段意,归纳主要内容。1.学习、理解单元学习提示,理解。2.运用单元学习提示中的方法完成课后第2题的填空。四、课堂练习:练习册1—4题。第二课时—、复习巩固,激趣导入。⒈根据意思写出有关词语。(可书面练习,也可抄在小黑板上。)①竖着耳朵,瞪着眼睛,形容怒视的样子。()②形容生动逼真,同活的一样。()③形容贪婪而凶狠地注视着。()④绕到敌人侧面或后面进攻。()2.简要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自由讲,指名讲。并要求学生讲出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板书:壮观阵容神态二、学习课文第三段(一)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极为壮观,课文哪些词语表现出来?用小圆圈在文中圈出2.为什么这些词语写出了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的壮观。2.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4.这段的观察顺序是:从外到内。5.总结学法:画出重点词语体会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观察顺序。(二)运用刚才的学法,自学下面的自然段。1.兵马俑威武雄壮的阵容,课文从哪些句子和词语表达出来?为什么这些词语写出了兵马俑的威武雄壮?结合看图理解。(精锐的前锋,从队列数量、穿着、动作、佩戴写出兵马俑的威武雄壮。步兵、骑兵、战士,也从穿着,队列、数量写出兵马俑的威武雄壮。侧翼和后卫的作用,队列、朝向写出兵马俑的威武雄壮。)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这一段构段用的是什么方法?作者观察兵马俑又是按什么顺序的?(构段:整体一部分一整体)(观察顺序:从前往后再两侧和最后。)(三)读最后一段话,思考这段告诉我们什么?“秦始皇陵兵马俑堪称世界第八大奇迹”说明这个发现的意义,所在,说明这个发现对考察古代历史的价值之大。三.总结课文。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2.结合板书总结全文。这篇文章写兵马俑博物馆,从外写到内。写威武雄壮的阵容,从前锋到步兵,骑兵、战车到侧翼和后卫,整个兵马俑充满临战气氛。四、课堂练习。完成课后第1题和练习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