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对周围世界的感知——视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概述眼球的结构及各部分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2、理解视觉形成过程。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情感目标:认同视觉卫生,关爱和帮助视觉有障碍的人群。教学准备:教师:眼球结构的模型、白纸板、双凸透镜、蜡烛、手电筒、多媒体课件学生:调查中学生不同年级的近视率,收集有关保护眼睛的资料,了解照相机主要构造及成像原理。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大屏幕快速展示赵本山、小沈阳、毕福剑、姚明、潘长江、刘翔的照片,看谁记得又对又快。然后告诉大家,在刚才的游戏中,我们主要用到的是那个器官呢?通过游戏来导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1、通过学案让学生独立完成学案中的自主学习部分内容,并记录下在学习中不能解决问题,学生之间进行交流,认识眼球的结构并通过小组对抗赛,看谁记得又对又快,教师适时进行点拨、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信心,并评出本环节中的优胜小组。2、让学生对照眼球结构模型,说明各部分的位置功能,其他同学对说的不全或不正确的予以纠正,加强学生间的互动。3、同桌之间相互观察对方的眼睛,说出能看到的眼的结构,然后,学生之间分别用手电筒照对方的眼睛,观察在不同光线下瞳孔的变化,通过观察近处和远处物体感受睫状体的收缩和舒张状态,使学生对眼的结构功能有一个更直观的认识。4、教师通过大屏幕演示瞳孔、晶状体的调节,并结合学生已掌握的照相机原理,说明眼球和照相机相似的结构:镜头---晶状体、胶卷——视网膜、光圈——瞳孔。5、学生分组做模拟眼球成像试验,教师做好指导,同时让学生做好记录,为后面近视原理学习埋下垫笔。6、教师以动画形式,用多媒体演示视觉的形成过程,并配以声音说明视觉的形成部位并与反射弧相联系。7、学生交流课下收集到的每一级学生近视率,并让视力正常的学生介绍保护眼睛的经验,让近视的学生介绍近视给学习和生活带来的影响,说明近视形成的原因及矫正办法,使学生形成保护眼睛的意识,做到“三要”“四不看”,让学生认同视觉卫生,关心和帮助有视觉障碍的人群。三、课堂小结,达标延伸课堂小结:让学生谈一谈本节课的收获。教师通过大屏幕展示本节课的知识结构。达标延伸:1、如果有一个人因角膜受损而忍受着黑暗的煎熬,而这时具有一双健康眼睛的你(或家人)正处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你会做出怎样的决定?2、在这个世界上还有好多人因为各种原因而看不到我们这个美丽的世界,你能想象出可能的原因有哪些吗?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一个小游戏“看看他是谁”导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学案把握基础知识,并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质疑、交流、分析,让学生自己构建知识体系,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并且使学生树立了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同时把演示实验该为分组试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和推理的能力,通过分析近视成因和危害让学生形成爱眼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