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第14课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下列基础知识:中央集权统治的确立、郡县制、皇帝、三公、交通的畅达、文字的统一、货币和度量衡的统一、小篆和隶书、圆形方孔铜钱、灵渠、万里长城、焚书坑儒。通过阅读课文及有关课外书籍,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对秦始皇和他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具体措施的了解,培养正确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能力。通过思考“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对后世产生了什么影响”,懂得综合分析问题的重要性,知道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过程与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课前预习,阅读本课并写出内容提要;在课堂上,在教师的引导下对课文中的问题进行思考并开展讨论;课后每位学生完成一篇历史小论文的写作。通过上述活动,培养主动学习,及乐于同他人合作、共同学习的习惯,并能够多角度、多层次、多途径的研究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一位雄才大略的封建帝王。他所采取的一系列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对以后几千年的中国历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懂得专制与民主都是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教学重点:“废分封,立郡县”。教学难点:如何理解中央集权制的概念,“车同轨,书同文”与建立中央集权,巩固统一的关系。复习导入李白的诗,提问:诗中描绘人物是谁,他在中国历史上主要的功绩是什么?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小结:秦始皇他的历史功绩是统一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国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提问:如果你是秦始皇,你会用什么办法来治理国家?学生小组讨论回答。教师小结:肯定学生的回答。讲述:秦统一六国后,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和国家统治机构,确立了我国两千多年王朝统治的基本体制,下面我们就来研究一下秦始皇是怎样治理国家的。讲授新课废分封,立郡县提问:百家争鸣中,韩非的主要观点是什么?教师总结:秦始皇采纳韩非的治国之道,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在这一制度下,皇帝总揽国家的一切军政大权。确立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提问:你知道皇帝名称的由来吗?——让学生看前一课“每课一得提问:“秦国”与“秦朝”“秦王嬴政”和“秦始皇”的区别与联系。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可展示:秦国公元前221年秦朝秦王嬴政秦始皇提问:皇帝以下,设立哪些机构?各自职务是什么?中央: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皇帝以下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也叫宰相,始于战国,为百官之首,协助皇帝处理国家政事;太尉掌管军事;御史大夫地位仅次于丞相,负责监督百官;渚各司其职,互不统属,直接听命于皇帝。地方:废分封,立郡县提问:为什么实行郡县制?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区别是什么?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适量补充小结:秦朝君臣之间在治理问题上,发生激烈争论。李斯力排众议,指出周初所封王侯众多,各国日渐疏远,互相攻伐,不仅没有起到维护周王室的作用,反而造成诸侯混战,周朝也灭亡了,应该引以为鉴。分封制的核心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嫡长子继承制,郡县制是对西周实行的分封制的否定,秦朝把全国分为36个郡,部的长官叫郡守,郡守由朝廷直接任命。郡以下设县,县的长官叫县令,郡和县的官吏郡由中央任免和考核,保证了中央政令贯彻到基层。提问:秦朝中央集权制有什么作用和影响?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小结:皇帝把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大权都集中在自己一个人手中,确立了至高无上的皇权,并把地方上的权力也集中到了中央。此后历代王朝基本沿用秦朝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度。教师引导:秦始皇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从政治上巩固了国家的统治,在经济上他又采取了哪些措施呢?车同轨,书同文教师讲述:在秦始皇统一中原之前,列国向来是没有统一的制度的,就拿交通来说,各地的车辆大小就不一样,因此车道有宽有窄,而且各国还修建许多路障堡垒来加强防卫。国家统一了,车辆要在不同的车道上行走,于是秦始皇下令,拆除一切路障,统一车辆形制,规定所有车辆两个轮子的距离一律为六尺,使车辆在全国通行无阻,这叫做“车同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