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9课《三国鼎立》教学设计 冀教版VIP免费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9课《三国鼎立》教学设计 冀教版_第1页
1/6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9课《三国鼎立》教学设计 冀教版_第2页
2/6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9课《三国鼎立》教学设计 冀教版_第3页
3/6
三国鼎立导入:东汉末年,经过黄巾起义的沉重打击,腐朽的东汉王朝趋于瓦解名存实亡。在镇压起义的过程中,一些地方官吏乘机扩大自己的军队,甚至于公开举兵反汉,出现了许多割据一方的军阀。他们为了扩张自己的势力,彼此长期混战。刀枪剑戟带给人民无尽的灾难和痛苦,同时也使北方的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提问:“东汉末年全国出现了怎样的一种局面?”人口集中的黄河中下游地区,出现了“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人民渴望早日结束战乱,过上和平安定的生活。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来看下到底是谁顺应历史的潮流,实现了人民的愿望,结束了这种战乱局面呢。一、官渡之战1、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汉政权名存实亡,为了地盘、人口等,各军阀进行混战。当时的割据势力,主要有河北的袁绍、兖豫的、徐州的吕布、扬州的、江东的孙策、荆州的等,形成群雄并起的局面,2、曹操势力的壮大曹操要统一北方,必先击败实力雄厚的袁绍。那么,曹操的势力是如何发展壮大的呢?学生分析:曹操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自己的势力逐渐强大,(1)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唯才是举。196年,曹操将汉献帝迁到许,以天子的名义发号施令,取得政治上的优势。“唯才是举”的用人政策,为曹操汇集了不少人才。东汉末年,地方官僚世族世代把持政权,左右选官。袁绍当时任人唯亲,而曹操当时却做到了任人唯才。(2)经济上实行屯田、奖励农耕。招募流亡的农民垦荒,组织士兵耕田,解决了当时最主要的粮食问题,也赢得了人心,实力不断增强。说到这里我们注意下袁绍这个人,其实袁绍的谋事也曾献计让他将献帝迎到邺城,但袁绍怕以后事事要请奏,太过麻烦,就没有采纳,当他知道曹操把汗献帝迎入自己的势力范围内,后悔不已。这里一方面体现了袁绍不能采纳好的建议,另一方面也表现出曹操的过人之处。在这些割据势力的连年征战中,袁绍、曹操两大集团逐步壮大起来。到后来袁绍拥有,幽州、冀州、青州、并州,而在许都的曹操拥有西达关东,东到兖州、豫州、徐州等地方。那么同是北方的两大军阀会怎么样呢?这样的话,两大军阀决战在所难免。过渡:曹超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使自己的实力不断加强,那么占据河北一带的袁绍势力很大,主要是由于河北一带战乱较少,人口众多,粮食丰足。袁绍的兵力在当时远远胜过曹操,自然不甘屈居于曹操之下,他决心同曹操一决雌雄。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官渡之战。3、官渡之战──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这是官渡之战的示意图。我们一起来看下官渡之战大致的过程。时间是200年,袁绍大军南下,企图一举兼并曹超。当时袁绍有军队十万人,骑兵一万多人,而曹超只有仅仅的三四万多人。首先,袁绍先发制人,派颜良攻打隔河的白马,曹超采纳了荀攸声东击西的建议,伪装攻打延津,另一方面亲自率轻骑直趋白马。袁绍果然上当,颜良被杀,袁军惨败。曹超解了白马之围后,马上向南撤,袁绍又派大将文丑攻打延津,曹超在白马山伏击,战败了袁军,并杀了文丑,顺利的回到官渡。两仗下来,袁绍一连损失了他手下的颜良、文丑两员大将,自然士气大减。但是袁绍却不甘心,一定要追击曹操,双方在官渡对峙。问,当两军相持在官渡时,谁给曹操出了一计?什么计策?袁绍多次拒绝谋士的建议,一意孤行,结果坐失战机。他的谋士许攸料定袁绍必败,于是投奔曹操,并向曹操献计,袭击乌巢。曹超采纳许攸的建议,亲自率兵袭击乌巢。杀了袁绍部将淳于琼,大败袁军,并烧毁了袁绍在乌巢的全部屯粮。袁军得知屯粮被烧,军心动摇,曹超趁机发起总攻击,歼灭了袁绍军七万余人,取得了官渡决战的胜利。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袁绍则从此一蹶不振。这就是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官渡之战。为什么势力大的袁绍会输给势力弱的曹操?(1)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重用人才(2)经济上,实行屯田,重视农业(3)战术得当(4)袁绍不善用人,骄傲轻敌袁绍在当时的诸侯中,实力最强,按常理说他统一天下的可能性是最大的,但他的性格使他错过了一次又一次的机会,屡次据绝部属的正确建议,一再丧失良机,终致粮草被烧,军心动摇,全军溃败。曹操之所以会胜利主要因为他礼...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9课《三国鼎立》教学设计 冀教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