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与百家争鸣〖课程标准〗知道孔子,了解“百家争鸣”的主要史实。〖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在掌握孔子思想与教育方面的影响和贡献、诸子百家(以儒、道、法三家为主)的思想特征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用历史的观点理解政治、经济、文化三者的辩论关系的能力;利用表演、质疑、辩论等形式培养学生语言表述历史的能力;在对传统思想文化批判和吸收的前提下初步形成联系实际、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儒、道、法代表人物思想的了解,认同优秀传统文化,确立正确的思想方法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形成敢于表达思想、尊重别人意见的个人素质。〖教学分析〗知识掌握状况学生在小学课中已学过有关孔子办学的内容,对孔子已有初步的了解。语文课刚刚讲完《论语十则》,对孔子思想内涵的了解又有了进一步加深。历史课又学习了“铁器牛耕引发社会变革”一课,对春秋战国时代背景(特征)已有相当的认识。教材处理教材较好地落实了《标准》对本课内容“知道孔子,了解百家争鸣的主要史实”的规定。《标准》要求虽然简单,但所涵盖的教材内容思想理论性强,社会运用性强,知识结构呈开放性,这为教师根据学生实际选择和采取多形式、多渠道、多元化的教学活动提供了较为广阔的空间。在“孔子”之后,简略增加“老子”的内容。关于老子只增加“老子是春秋末年与孔子同代齐名的思想家著有《道德经》,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即可,不必展开。因为在“百家争鸣”中,道家是一个重要学派,适当提到老子,不但使上下教学内容本源相贯,也使课文结构更具完整性。教师的活动形式:启发、引导、归纳、小结学生的活动形式:分析、质疑、表演、辩论课前准备由学生自编自演孔子办学、因材施教等短剧。〖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歌曲:《孔子说》:“孔子说,孔子曰天下大同贵为和。孔子说,孔子曰天人合一是境界。扭头看看远方那些硝烟战火,还有好多人们在流离失所。天下大同的那个千年的梦,为什么就没有那梦圆的时刻,大世界,小村落,你别争,他别夺,都是地球的过路客大家有话好好说。大世界,小村落。你别争,他别夺。处世讲究个和为贵千年一梦天下和……”出示两段材料:法国文化部长阿亚贡说”孔子对许多西方人来讲是个谜,从久远的年代开始,欧洲就承认了这位中国著名的思想家和哲学家。孔子是中国哲学最具影响力的代表,他闪烁着智慧的人生哲理不仅贯穿中国文化,同样也传播到西方国家,并对西方哲学和文化产生重要影响。”1988年世界各国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会议宣言:“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二千五百年,去汲取孔子的智慧。”一、孔子是本课的重点基础知识,主要教学任务是让学生从思想和教育两个领域了解孔子,即孔子的“仁”“礼”学说和在教育方面的贡献。1、伟大的思想家学生活动:由学生表演历史剧《孔子讲学》和《因材施教》。由对孔子的“仁”“礼”思想了解较全面的学生扮演孔子,再现孔子设坛讲学情景,并在学生的提问和质疑中,归纳出孔子的“仁”“礼”思想内涵。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有关内容,理解孔子的“仁”“礼”的思想内涵,并根据学生阅读、探讨的情况,指导学生明确“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的概念。仁:社会人群要互相敬爱、谦让、和谐相处。礼:人们的言行举止要符合社会规范。2、伟大的教育家教师活动:启发学生回忆小学历史和社会课有关孔子办学的内容,并结合语文课刚刚学完的《论语》内容,引导学生回答出孔子在办学思想、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等方面相关论述联系现实学习情况,指出孔子教育思想影响的深远性。学生活动:学生以“因材施教”等小品表演形式,演绎、归纳出孔子的主要教育思想。教育对象:有教无类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学习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习方法:温故而知新再由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谈谈孔子教育思想对现实教与学的积极影响。3、伟大的文学家孔子晚年编订和整理了《春秋》《诗经》《尚书》《礼》《乐》《易》;学生记录他的言行编成《论语》补充老子的内容李耳字伯阳,又称老聃。春秋晚期楚国人,思想家、哲学家、散文家。代表作《道德经》:“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老子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