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第1页,总6页2023-2024学年语文版高中语文单元测试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一、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1.(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1.(2)下列对文中画线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陈平固已前谢其兄伯从少年往事魏王咎于临济②平遂至修武降汉因魏无知求见汉王汉王召入1.(5)陈平向汉王承认了他收受钱财的事情汉王为什么不惩罚他反而丰厚地赏赐他呢?A.臣闻平/居家时盗其嫂/事魏不容/亡归楚/归楚不中/又亡归汉/今日大王尊官之/令护军/B.臣闻/平居家时盗其嫂/事魏不容/亡归楚/归楚不中/又亡归汉/今日大王尊官/之令护军/C.臣闻/平居家时盗其嫂/事魏不容/亡归楚/归楚不中/又亡归汉/今日大王尊官之/令护军/D.臣闻平/居家时盗其嫂/事魏不容/亡归楚/归楚不中/又亡归汉/今日大王尊官/之令护军/【答案】C【解析】(1)解答时抓住句子中的主语和动词尤其注意主语的省略和变化根据语义推断词语搭配同时注意句式特点和虚词的位置“平”即“陈平”作后面句子的主语应在“平”之前断开排除A、D两项“之”是代词代指陈平是前一句的宾语因此应该在“之”的后面断句排除B项故选C【答案】D【解析】(2)D项表述有误楚汉是秦朝灭亡之后以西楚霸王项羽、汉王刘邦为首的两大政治军事集团【答案】D【解析】(3)D项“魏无知按照他计划好的说辞”表述有误于文无据【答案】(4)①在这以前陈平本已辞别他的哥哥陈伯随一些年轻人去临济到魏王咎手下做事②陈平于是到修武归降了汉军通过魏无知求见汉王汉王召他进去【解析】(4)①固本来谢辞别从跟随往到②遂于是【答案】(5)陈平真实诚恳并不欺瞒汉王言辞恳切条理清晰陈平有真才实学并一心一意效忠汉王【解析】(5)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题干要求后确定答题范围结合上下文来分析概括作答可以抓住“楚汉相距臣进奇谋之士顾其计诚足以利国家不耳”“闻汉王之能用人故归大王臣裸身来不受金无以为资”等句来理解作答试卷第2页,总6页二、古诗词鉴赏(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2.(1)对于本诗内容与写作技巧的理解下列解说中错误的一项是()2.(2)通过记叙重阳登高诗人表达了哪些感情?请结合诗句概括A.李清照的《醉花阴》与本诗都反映出古人重阳赏菊、饮酒的风俗但诗人心境不同本诗没有前者包含的相思之愁B.颔联写诗人理想中尽兴地过重阳的方式——应该将菊花插个满头再归去旨在表现他对菊花的独特喜爱和对隐逸的向往C.颈联用了对比将大醉无忧与怨恨忧愁相对比“但将酩酊酬佳节”——斟起酒来喝吧诗人像是劝客又像是劝自己D.尾联用典诗人由眼前登临的齐山联想到齐景公在牛山坠泪他与齐景公有同感却宽慰自己不必独自伤感流泪【答案】B【解析】(1)B项“旨在表现他对菊花的独特喜爱和对隐逸的向往”不恰当颔联表现的是诗人想趁着重阳节抛开世事、尽情放纵快乐的思想【答案】(2)①节日登临的愉悦江涵秋影大雁开始南飞一片翠微的美景携客带酒登山是欢度佳节的乐事②暗含对人世忧苦以及生命易逝的悲伤世间生活难逢可欢笑的事多是忧苦愁闷怅望落日古往今来一样难免生命易逝的悲伤③努力超越苦闷的旷达尘世难逢欢乐事逢佳节当尽情欢乐“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知道古往今来都不免生命短暂之悲因此也不必哀哀凄凄落泪伤心【解析】(2)作答本题不但要细读诗歌本身明确注释中点明的时局背景还要了解诗人境遇、主观志向做到知人论世首联用白描的手法写雁过江上南飞与客提壶上青山的一副美景流露出对于眼前景物的愉悦感受颔联夹叙夹议表达了诗人想只管用酩酊大醉来酬答这良辰佳节无须在节日登临时为夕阳西下、为人生迟暮而感慨、怨恨同时也表达了及时行乐之意尾联承上“登临恨落晖”意诗人用齐景公牛山泣涕之事进一步安慰自己以齐景公的反例作结表现了这种旷怀中包含着一种苦涩据此概括作答即可三、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15分共计45分)3.(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2)请简要分析文中“姑姑”的主要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