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认识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以及个人生活与学习的影响;(2)认识信息技术引发的新矛盾和新问题;(3)认识信息技术的两面性。技能目标:掌握一定的信息安全防范技术。情感目标:(1)体验信息技术给学习和生活带来的变化;(2)体验信息技术给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3)能够辩证的看待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对我们的社会产生了三方面影响社会发展个人引发的矛盾和问题信息技术影响三、信息技术引发的矛盾和问题利>弊?弊>利?信息技术是把“双刃剑”信息技术引发的矛盾与问题“开放”与“安全”“共享”与“尊重”“自由”与“规则”“虚拟”与“现实”“开放”与“安全”病毒是指能够使人或动物致病的一种微生物。计算机病毒是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毁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能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具有潜伏性,传染性,复制性和攻击性等特点。•熊猫烧香•中毒症状:除了通过网站带毒感染用户之外,此病毒还会在局域网中传播,中毒时的电脑桌面可以感染几千台计算机,严重时可以导致网络瘫痪。中毒电脑上会出现“熊猫烧香”图案,所以也被称为“熊猫烧香”病毒。中毒电脑会出现蓝屏、频繁重启以及系统硬盘中数据文件被破坏等现象。计算机病毒造成的影响对网络的危害对个人的危害可能攻击计算机控制的各个系统,如交通系统、银行金融系统、卫星导航系统等。使用户磁盘上的信息丢失,引起系统崩溃,删除硬盘或软盘上特定的可执行文件、修改或破坏数据;不断反复传染拷贝,造成存储空间减小;破坏计算机中的系统程序•黑客是指计算机系统的非法侵入者。•网络陷阱是指一些别有用心之徒,乘人不备之机利用因特网设置骗局。解决网络安全问题的主要途径•立法途径•技术途径•个人防范途径我国相应的法律法规2000年4月26日颁发了《计算机病毒防治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第51号令)。1994年2月18日正式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新《刑法》第286条第3款也对实施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等破坏性程序的人作出了判刑规定。我国相应的法律法规2000年4月26日颁发了《计算机病毒防治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第51号令)。1994年2月18日正式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新《刑法》第286条第3款也对实施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等破坏性程序的人作出了判刑规定。比较基本的技术防范方法有:密码学技术、访问控制、身份认证、安全审计、安全监控、安全漏洞检测、网络监听比较基本的技术防范方法有:密码学技术、访问控制、身份认证、安全审计、安全监控、安全漏洞检测、网络监听通过增强自我防范意识,安装、使用保护软件,设置密码,做好备份通过增强自我防范意识,安装、使用保护软件,设置密码,做好备份综合探究一许多同学都喜欢在网上下载音乐,电子词典等,可是这种行为可能为你带来法律问题,如百度、雅虎、新浪网站的MP3搜索引擎涉嫌著作权侵权,你怎样看待这件事?()综合探究二有些人在贴吧里发表一些污辱或诽谤别人的言论和照片。请你谈谈网络言论是否需进行规范呢?综合探究三有很多同学都玩过网络游戏,但有的同学整日想着怎样玩好游戏,荒废学业,沉迷网络游戏不能自拨,你认为该怎样预防或摆脱网瘾呢?()全国青少年网络公约知识梳理小结随着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在各行业中的广泛地应用,已经改变了人们传统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方式,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利益。与此同时,不容忽视的是信息技术也带来了新的矛盾和新问题,我们只有正确的对待信息技术,才能充分感受到信息技术给我们带来的快乐。便利、实惠社会发展矛盾、问题思想科技、产业、文明开放、安全共享、尊重个人影响就业自由、规则虚拟、现实工作、生活信息技术课后作业:写一篇“学《信息技术与社会生活》之后有感”的文章要求:以今天所讲的三个方面论述自己的观点提交方式:发送到班级的公共邮箱评选方式:班级同学互评和老师点评相结合,最终优秀作品将在学校网上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