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行知中学第二学期初一数学导学案编制人:李正明审核:批准:使用时间2017-3-13NO.9相交线与平行线预习案班级小组姓名导师评价【课标要求】理解对顶角、邻补角概念,探索并掌握对顶角相等;理解平行线概念;掌握基本事实:(平行公理)及推论;能用三角尺和直尺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学习目标】通过模型,观察两条直线相交或平行,认识邻补角、对顶角及性质、平行线的概念。【使用说明】1.用10分钟时间认真阅读课本p2-3、p11-12,认识邻补角、对顶角及性质、平行线的概念。2.合上课本,再用10分钟独立完成预习案,标记难题和困惑。3.再次翻开课本,寻找难题或困惑点的答案,把最终不会的问题记录、标记好,等上课时主动与同学交流或请教老师帮助解决。注意:注重对顶角的理解。【预习导航】一、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和性质两根木条钉在一起,把它们想象成两条直线相交。如图所示,直线AB和CD相交于点O,形成四个角:∠1,∠2,∠3,∠4。如果任取其中2个角,它们之间存在怎样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1.邻补角:∠1与∠2有一条,它们的另一边互为,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问题1】∠1与∠2有什么数量关系?【问题2】图中,除了∠1和∠2之外,找出其余邻补角。2.对顶角:∠1与∠3有一个,并且∠1的两条边分别是∠3的两边的,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问题】找一找图中还有没有对顶角,如果有,是哪两个角?3.对顶角的性质:【问题】在上图中,用量角器分别测量∠1,∠3,以及∠2,∠4的度数,你能得出对顶角的重要性质吗?归纳:对顶角的性质:。推出“对顶角相等”这个结论的过程,可以写成下面的形式: ∴二、平行线的概念及表示方法如图,分别将木条a,b与木条c钉在一起,并把他们想象成在同一平面内两端可以无限延伸的三条直线.转动a,直线a从在c的左侧与直线b相交逐步变为在c的右侧与b相交.【问题】想象一下,在这个过程中,有没有直线a与直线b不相交的位置呢?平行线定义、表示法(1)(2)(3)(1)结合演示的结论,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平行线的认识:①平行线是同一的两条直线;②平行线是交点的两条直线;(2)平行线定义:在同一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特别注意:直线a与b是平行线,记作“”,这里“”是平行符号.O4321DCBAabcabcbacba4321昆明行知中学第二学期初一数学导学案编制人:李正明审核:批准:使用时间2017-3-13NO.9相交线与平行线探究案班级小组姓名导师评价【课标要求】理解对顶角、邻补角概念,探索并掌握对顶角相等;理解平行线概念;掌握基本事实:(平行公理)及推论;能用三角尺和直尺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学习目标】通过探索并运用邻补角、对顶角的性质求角的度数;体验用三角尺和直尺画平行线。【重点】用邻补角、对顶角进行计算,探索平行线公理及推论【难点】邻补角、对顶角性质的运用。【使用说明】1.根据预习案的批阅情况,及时改错,不会的准备上课解决。2.用15分钟左右的时间完成探究案上的内容,能用邻补角、对顶角的性质求的角度,用几何语言表示平行公理及推论,会画图。注意:规范书写。【探究点1】邻补角、对顶角的性质例1.如图,直线a,b相交,∠1=50°,求∠2,∠3,∠4的度数。【探究点2】平行公理及推论例2.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平行线.已知:直线a,点B,点C.(1)过点B画直线a的平行线,能画几条?(2)过点C画直线a的平行线,它与过点B的平行线平行吗?归纳:平行公理:。平行公理推论:。如右图:用几何语言表示为: ∴例3.如图,直线AB,CD,EF相交于点O。(1)∠AOC的邻补角为;∠BOE的邻补角为。(2)∠DOA的对顶角为;∠EOC的对顶角为。(3)如果∠AOC=50°,求∠BOD,∠COB的度数.我的疑惑:aCBcbaFEDCBAOABFCD昆明行知中学第二学期初一数学导学案编制人:李正明审核:批准:使用时间2017-3-13NO.9相交线与平行线提升案班级小组姓名导师评价【使用说明】1.认真复习课本,运用邻补角、对顶角的性质及平行公理进行计算和推理。2.认真思考,用20分钟独立完成提升案,注意:规范书写。1.如图,∠1和∠2是对顶角的图形有()。A.B.C.D.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条直线的平行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