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I拿个小本本记下来,航测人必备1“数字测绘成果”的检查项数字线划图(DLG)、数字高程模型(DEM)、数字正射影像图(DOM)、数字栅格地图(DRG)。(4D)包括:1.参考数据对比。与已有的成果进行对比2.野外实测。与野外调绘的数据对比3.内部检查。4•人机交互检查(混淆项:结构检查)1航线计算公式相对航高二主距f*比例尺分母m=f*m(1:m)基准面高=(最高点+最低点)/2绝对航高=基准面高+相对航高m=地面分辨率/像元大小Lx相片宽度;Ly相片高度;p航向重叠度;q旁向重叠度;摄影基线B=Lx*m*(1-p);航线间隔D=Ly*m*(1-q);分区航线条数二分区宽度/D;每航线照片数二航线长度(分区长度)/B;每航线照片数二(航线长度+2B)/B,因为要求两端需要超出摄区边界不少于1条基线,因此要加上2B相片总数二分区航线条数*每航线照片数摄区模型数二分区航线条数*(每航线照片数-1)1重叠度—般情况下,航向重叠一般度为60〜65%,最大75%,最少56%;旁向重叠度一般30〜35%,最少13%;通常规定航线弯曲度不得大于3%;1旋偏角航空摄影像片旋偏角,要求一般不大于6度,超限比例不得大于4%序号航测比例尺旋转角1aa±7000一般<8°,个别<8°3a±l:3500一般<10°,个别<12°航摄比例尺的选择成图比例尺航摄比例尺地面分辨率(m)地面采样间隔(GSD)/cm1:5001:2000~1:35000.14~71:10001:3500~1:70000.17~141:20001:7000~1:140000.214~281:50001:10000~1:120000.520~401:100001:12000~1:400001.040~801:250001:2.5万~1:6万2.550~1201:500001:3.5万~1:8万5.070~1601多像空间前方交会:利用外方位元素和待求点像点坐标,解出待求点三维坐标3个内方位元素(x,y,f)5个相对定向参数(2线+3角)6个外方位元素(3线+3角)7个绝对定向元素(3线+3角+1伸缩)1控制点布设平坦地区,航向上4条基线布设1个平高控制点,旁向上每2条航线布设1排平高控制点(外业像片控制点的布设)丘陵地区,在平坦地区的基础上,在航带每2排平高控制点之间,增加1排高程控制点;(外业像片控制点的布设)每个像对不少于6个内业加密点,立体测图时,不少于4个基本定向点;(内业加密点的要求)像片控制点的目标影像应清晰易读,控制点应布设在航向、旁向6片重叠范围内,选定困难时也可以在5片重叠范围内;控制点建立图像边缘不少于1〜1.5cm,对于数字影像或卫星影像距离图像边缘不少于0.5cm,没有特殊说明的话,不少于1.5cm;立体测图时每个像对4个基本定向点,离通过向主点&垂直于方向线的直线,距离少于1cm,最大不超过1.5cm;1控制点精度像控点的精度:相对于基础控制点,不超过地物点平面中误差(0.6mm、0.8mm)的1/5(特殊),高程精度为1/10的基本等高距;图根点精度要求:相对于基本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应该超过图上0.1mm,高程中误差不应该超过基本等高距的1/10;全站仪、GPS校核地物点位置较差:检测结果与已知成果的平面较差少于图上0.2mm,高程较差少于基本等高距的1/5界桩点平面位置中误差:不应该大于图上±0.1mm;界桩点高程中误差:不大于基本等高距1/10(0.1h),困难地区1/2;航测成图,1:500〜1:2000图上地物点相对最近野外控制点的平面位置中误差(单位:mm)(图上)#平地、丘陵山地、咼山地加密点平面位置中误差0.4mm0.55mm地物点平面位置中误差0.6mm0.8mm1DEM格网点数字高程模型(DEM)网格尺寸:1:500~1:2000(1:n)网格尺寸少于0.001n(1/1000);1:5000~1:10万的网格尺寸不应大于0.0005n(1/2000);DEM格网点相对于临近野外控制点的高程中误差(m)#DLG基本等高距DEM网格点高程中误差平地、丘陵11山地、高山地22.41航空摄影测量的质量元素和检查项包括:—•飞行质量;基本要求,包括:1.像片重叠度;2.像片倾角;3.像片旋偏角;4.航线弯曲度;非基本要求:1.航摄设计;2.最大最小航高差;航摄比例尺>1:5000时,航线上相邻像片高差不大于20m,航线最大最小航高差不大于30m;(航高)航摄比例尺<1:5000时,航线上相邻像片高差不大于30m,航线最大最小航高差不大于50m;3.边界覆盖保证;4.像点最大位移值;二.影像质量;1.影像最大、最小密度;2.灰雾密度;3.反差;(2017)4.冲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