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克隆》导学案学习目标:1、学会筛选信息,了解有关克隆的相关知识2、理清说明顺序,明确说明方法3、感受科学家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态度与精神时间安排:一课时课前预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囊胚胎蟾蜍脊椎两栖分泌匍匐2.解释下列词语,并用词造句。繁衍:胚胎:囊胚:两栖:哺乳动物:乳腺细胞:过程与方法一、默读课文,整体把握1、快速浏览课文,概括一下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克隆的?(提示:注意文章里的小标题)。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一、二、三、四、顺序是:二、合作交流、深入探究(一)分小组交流、探究实验过程,明确克隆的含义,及“克隆羊”引起轰动的原因1、跳读课文,说说文章一共介绍了几个实验:个,分别是:2、①默读克隆鲫鱼过程的语段,写出克隆鲫鱼的过程(示范)取出植入得到人工培育②找到相关语段的位置,并默读,了解本组实验过程有几步?请分步复述。A、克隆爪蟾组B、克隆黑斑蛙组C、克隆鲤鲫组D、克隆小灰鼠组F、克隆“多利”羊组3、这些实验的相同之处是什么?不同之处又有哪些?相同之处:不同之处:4、克隆羊的诞生为什么在全世界引起“轰动”?①克隆多利羊难能可贵之处在于:②这个结果证明了:(二)探究说明顺序,体会说明文的条理性。①浏览“克隆鲫鱼出生前后”完成下表说明对象实验对象研究成果时间说明顺序②“克隆鲫鱼出生前后”为什么没有按时间顺序来介绍,这样介绍有什么好处?③第三部分“克隆绵羊多利”介绍多利的诞生过程,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三)探究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的科学性默读文章第一部分,为了说明“克隆是什么”,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举例说明①②③④(四)品读语句,探究科学精神大声朗读下列句子,认真揣摩,说说你体会到了科学家怎样的科学精神?1、经过385天59代连续传代培养后,用直径10微米左右的玻璃管在显微镜下从培养细胞核中吸出细胞核。2、在189个这种换核卵细胞中,只有两个孵化出了鱼苗,而最终只有一条幼鱼度过难关,经过80多天培养后长成8厘米长的鲫鱼。3、鱼类换核技术的成熟和两栖类换核的成功,使一批从事良种培育工作的科学家激动不已。既然鲫鱼的囊胚细胞核取代鲫鱼卵细胞核后能得到克隆鱼,那么异种鱼换核能否得到新的杂种鱼呢?我国科学家首先提出了这个问题,也首先解决了这个问题。4、对科学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鱼类、两栖类克隆的成功自然而然地使科学家把目光投向了哺乳类。5、经几百次灰、黑、白这样的操作以后,白色小鼠终于剩下了三只小灰鼠。6、经过247次失败后,他们在去年得到一只名为‘多利’的克隆雌性小绵羊。我体会到了:(五)跳读课文,探究意义科学家们问什么要如此呕心沥血,百折不挠,潜心研究克隆技术呢?这一技术到底能给人类带来什么益处?①②③三、延伸拓展,辩论利弊既然克隆如此有意义,我们是不是应该把目光放远一点呢?现在以色列、德国已经在开始研究克隆人了,你觉得克隆人有没有存在的必要?正方:有必要,因为:反方:没必要,因为四、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