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抓好中年级习作的过渡刘祥烈山区荣盛花园小学小学中年级是小学阶段的一个特殊阶段,学生虽告别了低年级学生的幼稚与无所适从,却又没有真正向高年级转化。课标要求,低年级段作为基础学段,以形象思维为主,强调说话训练,丰富说话和写话素材。中年级段逐步完善由说到写,由段到篇的训练,注意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那么,如何抓好中年级这一过渡学段,优化作文训练呢?在教学中,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习作兴趣和能力,依据语文课程安排内容,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由浅入深,有计划、有重点让学生进行相关的训练。使孩子们在这个过渡时期都能够得到写作能力的提高。一、说话,扎实写话训练低年级阶段主要进行说写话训练,或看图说写话,或说写一件简单事,或编几句话故事。如看图写话。看图是基础,但是低年级学生还缺乏观察能力,观察事物无目的、无顺序,这就要求我们要在指导看图上下功夫。让学生掌握看图的方法,通过仔细看图,判断事物发生的时间、地点、了解画面所反映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观察图时,要从整体入手,初步感知图画的主要内容,即这幅图的内容是什么,或谁在干什么。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对事物的认识能力和概括能力。细致观察,合理想象,叙述图意。看图和观察客观事物一样,要有一定的顺序,使学生做到言之有序,如方位或空间顺序观察,可以由上而下,由近及远,由内到外;按主次观察,可以先主后次;按事物发展先后顺序观察,先怎么样,再怎么样。观察后引导学生叙述图意,然后,再根据画面引导学生联想它的前因、后果,人物的心理活动、语言等,使整幅图或多幅图画变成一个完整的、连贯的事物,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逼真,故事情节更加曲折动人。看图写话虽然是从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入手,但主要目的之一还在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有的学生在观察后,还是把作文写得很平淡,其原因就是没有发挥想象力的作用,只是就物写物,就事论事。为了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我很重视了“想一想”这一环节。老师提出的问题,给学生提供了思维的支点,学生借助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观察想象,理解图画内容,启迪学生的思维。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想象力的培养,用贴近儿童生活的形象直观的图画,启发学生开展合理的想象。指导学生说话时,还要避免“鹦鹉学舌”,要鼓励学生与他人想得不同,说得不同。促进孩子们的兴趣,使他们劲头越来越高。在说的基础上再指导写,就容易多了。二、模仿,促进习作能力虽说好的作文是呕心沥血的创造,但是开始时作文离不开借鉴和模仿。朱熹说:“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盖学之既久,自然纯熟。”这种“依样画葫芦”,再逐步地“师其神,不师其貌”,最终实现由模仿走向创造。对于刚刚学写作的学生来说,从模仿范文起步,以给他们一根有力支撑的拐杖,支持其不断向前探索。低年级孩子生活经验贫乏,语言积累不多,写话比较困难,因此,我从词语造句入手,抓住句子的特点,进行句子的仿写。如:一年级课文《比尾巴》一课,文中多次出现“——————好象—————”的句式,因此,我就抓住这一句式对学生进行反复训练。再如结合《画家乡》一课的学习,可以反复进行“——————那么——,那么————”的练习,引导学生掌握句子仿写的方法,并且把这种方法通过训练使之成为学生的一种语文能力。到了中年级我们主要开展随文仿写,入选教材的课文大多数出自名家之手,文质兼美,都是值得学生模仿的范文。教师要很好地发挥其对学生作文的指导作用,在教学中适时地学生仿写课文。我们学习《桂林山水》这篇文章,里面描写漓江静、清、绿的句子非常优美,在带领大家有感情地朗读过后,我问大家,你能模仿她的样子写一段话吗?同学们兴奋十足,跃跃欲试,有的写到“春天来了,百花盛开,我走进公园,被眼前的景色陶醉了。公园里的花真多啊,一眼望去,满园姹紫嫣红,犹如花的海洋;公园里的花真美啊,红的像霞,白的似雪,黄的如金;公园里的花真香啊!”有的同学从色、香、味三方面写了妈妈做的菜真好吃;还有的写天气真冷啊,从路边的小树光秃秃的树枝在寒风中颤抖、街上的行人缩着脖子、连人们呼出的气都成了白色的了这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