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京10所优质中学校本课程建设情况(2009-04-0914:24:23)转载▼“谋划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是社会对于教育的要求。“人民满意的教育”有哪些官方标准?近日,北京市委教育工委有关领导接受本报专访时,对“人民满意的教育”提出了多条标准。为深入剖析北京部分优质中学,使读者对北京基础教育有更深的了解,我们拟从学校的德育、校长影响力、校本课程建设、学校管理水平、学校的区域影响力、师资队伍建设、校园文化建设、使学生发展的能力(通称“加工”能力)、中高考成绩、特色教育等10个方面与您一道对部分优质校予以解读。前两期,我们已与您一道解读了部分学校的“校长影响力”和“学校德育”。本期视角为“校本课程建设”。校本课程体现了学校办学和教师教育的自主权,是学校教育资源开发及办学实力、教师专业拓展能力的体现。□人大附中: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人大附中致力于构建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体系,促进每个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校本课程的建设体现了人大附中“尊重个性,挖掘潜力,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祖国的腾飞,一切为了人类的发展”的办学思想。人大附中校本课程最大的特点是多元性,主要体现在:(1)课程来2源多元性。目前每学期开设的校本选修课种类达150多门,涵盖新课程的八大领域。课程来源包括:学生需求、学校课程体系需要、社会需要、教师特长;(2)师资的多元性。开课教师包括本校教师、外请教师、本校毕业生、在校学生,甚至还有食堂的食品雕塑师(开设《面塑》);(3)教学场地及方式的多元性。选修课上课场地多样,包括教室、实验室、操场、艺术宫、游泳馆、食堂等,也让学生到社区、到大自然中开展学习、探究与实践活动。教学方式灵活,有以教师讲授为主,也有以学生动手为主、活动为主;(4)评价的多元性。在校本课程的评价内容上,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在评价方式上,注重多元评价方式。在评价标准上,允许多层次要求。为了便于管理,学校还研发了“选修课管理平台”,实现了网上选课、网上管理。□北京十二中:以校为本,创新发展北京十二中在“求真、崇善、唯美”的教育理念指导下,为实现“素质全面、学有所长、勇于创造、和谐发展”的育人目标,紧抓学校课程文化这一根本,将校本课程与学科课程、课外活动、主题教育等有机结合,以实现学校教育的人文理想和育人追求。学校校本课程以培养师生创新实践能力为核心,着眼于学生差异性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实践、探究、发展的课程实施环境。学校编写了学科拓展、实践活动、研究课题、专题教育3四个系列的校本教材,构建了重基础、多样化、综合性的校本课程体系。现已出版的《中学形体课教程》是我国第一部形体课程教材。从学生发展需求出发,学生活动采取“选修课、社团活动、竞赛队”三位一体的方式进行。在校本选修基础上成立学生社团,社团核心成员组成竞赛队,形成高水平学生发展团队。如:模拟联合国、程序设计、国学社、机器人等社团。校本课程开发激发了教师的创造激情,教师们通过团队研修,更新专业知识,在教学方式、教学过程、学生评价等方面大胆创新,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凸显学校“敬业乐群、论学创新、明志笃行、方正和谐”的文化氛围。□一零一中学:拓展师生成长空间最大限度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是一零一中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目的。为此,一零一中主要采用三种方式开发校本课程。第一,选修课程模块化。一零一中开发了包括“大文化选修课”、“STS系列选修课”和“荣誉课程”在内的100余门校本课程,其中包括“品经典品古人”、“企业实战模拟”、“壶中品乾坤”等特色课程。第二、高端讲座系列化。学校邀请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党政军高级官员和著名企业家,政治、哲学等社会科学、自然科学领域的权威性研究人员等,为学生做专题讲座,并将其纳入到校本课程体系中。多位诺奖得主;Google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裁李开复博士;新东方教育集团董事长俞敏洪;央视主持人朱军等专家学者的讲座,为学生打开了通往科学、艺术、文化的大门,引领学生高品位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