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历练中成长为了提高广大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深入贯彻落实“223”工程,促进新课程改革,优化课堂教学,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根据县教育局文件精神要求,我们于10月20日至30日开展了“小学教学能手送教下乡暨兼职教研员评课团体赛”活动,历时两周,现此项活动已圆满结束。在此,将本次活动开展情况总结汇报如下:在教育局教研室崔永奇老师的信任和大家支持下,10月22-26日,我有幸参加茂名市第一届政治教师教学能手大赛,以前没有正式参加过这样的教学竞赛,对于一个有10多年教学经验的老师来说真的是有些惭愧,参赛经验明显不足,不由觉得没了底气。但转念想,一切重在参与,重在过程,只要以一颗平常心去认真对待,就能享受到参与过程而带来的快乐及收获,这也是一种满足、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也许这次的失败正是你下一个成功的起点,所以结果并不是最重要的。如此一想,也就坦然了,我默默安慰与勉励自己:“尽志而无悔!”在忙碌与紧张过后,通过反思,得到了许多平时难得想到的感悟,把这些感悟记录下来,与大家分享。一、首先谈谈我参赛的每个项目,我的不同感受:1、闭卷考试部分:1、在统一时间、同一地点,用同一规格的试卷书写。并要求撰写时只能参考所写内容的教科书,不能查阅其它的教学参考书,教学设计要求以学案的形式呈现,体现“先学后教、先学后讲、精讲精练、当堂反馈、单元过关”的教学思路,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2、讲课比赛:省上赛教是7月4日报到,7月5、6、7日三天赛教,我们语文高中组56个人,分三组,4日抽时间签,我是7日早上第一节课,7日早上6点15分抽签,所有第一节课的选手集中在一个教室,教室提供5张教案纸,笔记本电脑不能上网,但是可以制作课件,然后在90分钟时间内独立备课,完成教案,构思好说课内容,,即:教学内容都来自高中非毕业班课本内容的某个教学环节或者某个教学内容片断,抽签决定具体教学内容,抽签决定上课顺序,统一10分钟备课时间,10分钟讲课时间⋯⋯这个部分应该说是我比较有信心的一个环节。因为十几年的教学经历,无论是抽到哪部分的教学内容,在讲课的经验和素材的积累上我都是有准备和储备的,而且平时在学校讲课都得到学生和同行的不错的评价。所以淡定地上场了⋯⋯我抽到的讲课内容是《联系的多样性》的教学片断,在考虑如何设计教学时,我特别注意把握该内容的重难点以及知识结构,在设计时注意各个环节的衔接和铺垫。同时考虑到哲学理论观点的抽象性,理论讲解的枯燥性,所以我决定引入案例教学法。选用了霍金森关于“黑洞学说”作为导入,选用了前段时间习近平访美以及美国军舰不顾中方反对驶入我国南海领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和完善等案例探究说明了认识的无限性、反复性等理论知识,并且结合生活中的例子,如我女儿成长的例子说明为什么认识和追求真理的过程是反复的。由浅入深,实现了生活逻辑和学科知识逻辑相结合。但是这个环节结束后,事实说明,面对讲课环境和客观条件的变化,可以说我内心和行动上的准备都是不足的:首先第一次面对评委而不是学生讲课,平时在课堂上调动学生主体积极性,师生互动等做法派不上用场,无用武之地。再次平时上课用惯了多媒体辅助教学,图片、音像、文字素材可以借助多媒体进行生动有效的展示,但这次比赛现场就只能靠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这些传统的教具了,但这也最考一个老师的基本功了。但是,我却有些难以适应的感觉。还有的就是,因为案例过多,导致了我无法在有限的十分钟内把要讲的内容处理完,时间把握的最大失误,成为我这次比赛整个赛程最大的失败。也是我一开始最有信心却成为最后最大遗憾的一个环节!3、评课听课中不会吸纳2写下这样一个标题的时候,不觉也很好笑,教了十多年书,大大小小的会议,听课活动参加的大约也得有上百场,到现在竟然不会听课了。我不知道大家听课的时候都关注什么,我听课的时候最喜欢关注的是授课者的授课思路,我总喜欢看他们的设计多么巧妙独特,文章处理上多么与众不同。对于执教者的教育机智,对学生的关注,课堂评价语,我常常忽略不计。也正因为如此,一个暑假,我把南京录像课大赛的录像和中央教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