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CT值(CTvalue):CT图像不仅以不同灰度反映其密度的高低,还用组织对X线的吸收系数说明其密度高低的程度,是一个人为的量化标准,单位为HU(Hounsfieldunit)。水的CT值为:0骨密质:+1000空气:-10001、头部以下颌体下缘、下颌角、乳突、上颈线和枕外隆凸的连线与颈部分界。2、眶耳线(OML)或眦耳线(CML):眼外眦与外耳门中点的连线,颅部横断层扫描多以此线为基线,亦即临床影像上轴位扫描的基线。3、Reid基线(RBL):眶下缘中点与外耳门中点的连线,头部横断面标本制作的常用基线,冠状断面标本的制作常以该线的垂线为基线。4、上眶耳线(SML):眶上缘中点与外耳门中点的连线,以此为基线的断面与颅底平面相一致临床影像按此基线扫描,有利于显示颅后窝的结构和减颅骨伪影。5、三沟五叶:外侧沟、中央沟、顶枕沟,额叶、顶叶、颞叶、枕叶、岛叶。6、基底核:位于大脑半球基底部的髓质中,包括尾状核、豆状核、屏状核和杏仁体。7、穹隆(fornix):是自海马至乳头体的弓状纤维束,分为穹隆脚,体和柱三部分。8、投射纤维通过尾状核、背侧丘脑与豆状核之间聚集成宽阔致密的白质带,称为内囊。9、半卵圆中心:为横断面上大脑半球呈半卵圆形的白质区,主要由胼胝体的辐射纤维和经内囊的投射纤维等组成,因横断面上呈半卵圆形而得名。10、脑室系统包括侧脑室、第三脑室、第四脑室以及连通脑室的室间孔和中脑水管,部分人还可见到发育变异的第五、六脑室。11、上矢状窦:位于大脑镰的附着缘,收集大脑半球上外侧面上部及内测面上部的静脉血,以及通过蛛网膜粒回流的脑脊液,向后注入窦汇。12、海绵窦:位于蝶鞍两侧,为两层硬脑膜之间的不规则腔隙,内有结缔组织小隔将窦分为多个互相交通的小腔,形似海绵而得名。窦内有颈内动脉和展神经通过,窦的外侧壁上有动眼神经、滑车神经、眼神经和上颌神经穿行。13、小脑延髓池:又称枕大池,位于颅后窝后下部的小脑与延髓之间,被小脑镰分为左、右测部,向前连通第四脑室,向下连通脊髓蛛网膜下隙,内有小脑下后动脉经过。在CT图像上,该池位于小脑扁桃体与枕内隆凸之间,两侧为小脑半球的后下部,呈三角形低密度影。14、环池:包括环池本部和环池翼部。环池本部围绕中脑的大脑脚两侧,连于四叠体池与脚间池之间;环池翼部向外侧伸向背侧丘脑枕的后方,又称丘脑后池。内有大脑后动脉、小脑上动脉、脉络从前动脉、脉络从后动脉、基底静脉和滑车神经等通过。15、四叠体池:位于中脑顶盖与小脑蚓上部前缘之间,两端向外侧连于环池翼部,向前外侧连通环池本部,向上延续为大脑大静脉池。16、脑的动脉来自颈内动脉和椎动脉,且在脑底部吻合成Willis环。17、颈内动脉依据行程分为颈段、岩段、海绵窦段、和前床突上段。18、椎动脉发自锁骨下动脉的第一段,上行穿经第6〜1颈椎横突孔,向后内越过寰椎后弓上面的椎动脉沟,向前穿寰枕后膜、硬脊膜,经枕骨大孔入颅,在蛛网膜下隙从延髓两侧斜向内上,至延髓脑桥沟平面,两侧汇合成基底动脉。19、基底动脉由左右椎动脉合成后,经脑桥基底沟上行,至脑桥上缘再分为左、右大脑后动脉。20、海绵窦位于蝶鞍及蝶窦两旁,两侧形状和大小对称,外缘平直或稍外凸,出现下列三个CT和MRL征象时,应考虑为异常海绵窦:①大小不对称②形状不对称,尤其外侧壁③窦内局限性异常密度或信号区21、中央沟:①沟的深度:中央沟较深,自外侧向内侧延伸,并可有一天(中央后沟)或两条沟(中央前、后沟)与之伴行第三章胸部1、颈静脉切迹:胸骨柄上缘中份的切迹,后方平对第2、3胸椎之间的椎间盘。2、胸骨角:胸骨柄与胸骨体连接处向前微突的角,两侧与第2肋软骨相连,后方平对第4胸椎椎体下缘。3、胸骨角是胸部的重要骨性标志:①上、下纵隔的分界平面②后方平对第4胸椎椎体下缘③平对主动脉弓的起、止端④气管杈在此平面出现⑤该平面恰好通过主动脉动脉窗⑥两侧为第2胸肋关节及第2肋,是计数肋的标志⑦奇静脉弓在此平面上跨越右肺根上方,向前汇入上腔静脉⑧食管在此平面以下与左主支气管相交叉,形成食管的第2个狭窄⑨胸导管在此平面以下由脊柱右侧转向左侧上行⑩肺动脉的分叉处位于此平面以下。4、纵隔的分区:(四分法)以胸骨角平面为界,将纵隔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