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领巾”真好》教学反思文昌路小学杨晓奕《“红领巾”真好》是人教版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七组中的一篇课文。这首清新优美的儿童诗,琅琅上口,我选择的授课内容是第二课时。红领巾、小鸟对于学生来说都非常熟悉。课文图文并茂,学生们乐于接受。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自学、朗读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中我尽量做到充分挖掘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发挥诗歌利于朗读的优势,创设各种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地朗读感知,体会小鸟的可爱和人与自然的和谐,感受“红领巾”爱鸟,护鸟的快乐自豪,从中受到美的启发熏陶,激发积极投身爱鸟护鸟公益活动的热情。一、以读为本,在读书实践中学语文在教学时,我充分利用诗歌利于朗读和背诵的特点,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读。比如,学生自由读,集体读,男女生比赛读以及师生合作读、配乐读等,这样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熟悉课文内容,对理解课文内容和背诵课文很有好处。首先,在本节教学中,我以问促读。其次,以评导读。我力求打破以往课堂教学中朗读指导停留在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同一个层面上,主张读要有层次性,充分发挥评价的作用,方式多样性,师读生评,生读生评,自己读自己评,评价语富于变化,富有情趣,或结合内容赞赏,或委婉提示:“读的真好!你就是那只最快乐的小鸟!”润无细无声,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再次,欣赏中仿读充分发挥朗读的示范作用,教师的范读,尤其是恰到好处的配乐,给学生提供一个正确的导向,激励学生在模仿中加深自己的情感体验。二、关注人文性,激活学生思维。选入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有其一定的文本价值,因而在使用教材时,应深入挖掘其内涵,使学生在学习中思想得以升华,本课以爱护鸟类、爱护小动物为主题,我充分抓住了这一契机,在课文结尾处我让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还想保护哪些小动物。使每个孩子从内心中升腾的感受自然而然地宣泄出来,突破了教学难点,教师提供的这一情景平台,对学生情感态度的延伸和拓展,课内外有效衔接,语文与生活的联系都起到了水到渠成的作用。另外本课在课件的使用上也颇具匠心,以要达到什么目标、解决什么问题为切入点,把多媒体特有的优势表达清楚。本节课中教师恰如其分的评价语也值得赞赏,整节课用评价语贯穿起来。总之,本节课的设计主要想呈现给大家的是一节扎实、平实、真实、朴实的课堂效果。不足之处:在整节课中,虽然读得形式比较的多,但是读得深度还不够,只有少数学生能在读文中感受到了人与自然的那种和谐之美,从而意识到要去爱护动物,保护动物。其他学生只是去读文,没有很好的理解课文。改进措施:在以后的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朗读进行有深度的指导,让学生能够真正的在读文中享受到乐趣,学到知识,把朗读当作一种享受,而不是一种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