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社会教育指导首都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于开莲2014年9月24日yklian79@126.com一、幼儿园社会教育的含义与意义二、幼儿园社会教育的目标与内容三、幼儿社会学习与发展特点四、幼儿园社会教育的指导要点五、幼儿园社会教育的组织与实施主要内容20世纪20、30年代至50年代初建国初期至20世纪80年代20世纪90年代至今(一)幼儿园社会教育的历史发展一、幼儿园社会教育的含义与意义1.20世纪20、30年代至50年代初建立独立的“社会科,将“社会”领域作为幼儿园课程中一门独立的课程领域陈鹤琴“五指活动课程”(健康、语文、社会、科学、艺术)张宗麟《幼稚园的社会》《幼稚园的社会》: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作为独立的课程领域存在的必要性,社会领域课程的价值取向、内容的组织编排、组织实施的形式和原则以及教师的指导等问题“社会”包括最广,凡历史、地理、家庭、职业、卫生、风俗人情、伟人事迹、各国人的生活等都可在内。幼儿园的一切活动,由广义来说,都是“社会”。2.建国初期至20世纪80年代思想品德、常识课占主导地位,没有明确提出“社会”《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草案)》(1981),《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1989,1996年正式颁布)常识:“丰富幼儿关于社会和自然方面粗浅的知识,扩大他们的眼界。培养他们对认识社会和自然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初步形成对人们和周围事物的正确态度。”——《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草案)》(1981),第19页思想品德:“向幼儿进行初步的五爱教育,培养幼儿具有优良的品德、文明的行为、活泼开朗的性格。”——《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草案)》(1981),第14页3.20世纪90年代至今“社会”逐渐发展成为幼儿园一门独立的课程领域,重新建构幼儿园社会教育两个里程碑式的文件:《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01)《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2012)《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社会):社会领域作为一个独立的课程领域出现社会领域教育的目标重新定位内容范畴扩大:从常识、品德教育(品德、认知),到社会性教育(心理发展),再发展到社会学习教育社会领域教育的独特性得以凸显社会领域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幼儿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尤应渗透在幼儿的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要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感受到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避免单一呆板的言语说教。幼儿与成人、同伴之间的共同生活、交往、探索、游戏等,是其社会学习的重要途径。应为幼儿提供人际间相互交往和共同活动的机会和条件,并加以指导。社会学习是一个漫长的积累的过程,需要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密切合作,协调一致,共同促进幼儿良好社会性品质的形成。指导要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社会领域学习与发展目标领域子领域目标目标在各年龄的表现社会人际交往1.愿意与人交往具体见《指南》相关内容2.能与同伴友好相处3.具有自尊、自信、自主的表现4.关心尊重他人社会适应1.喜欢并适应群体生活2.遵守基本的行为规范3.具有初步的归属感“社会”从一定意义上看是一个关系系统,可粗略地分为人与人的关系和人与社会(群体、组织)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通过交往实现,人与社会的关系则是一个认同与适应的过程。(二)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的含义1.幼儿园社会教育的不同取向思想品德教育、常识社会性发展(自我认识、依恋、同伴交往、攻击性行为)社会学习(自我、他人、社会)2.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的含义与意义幼儿园社会教育是促进幼儿“社会性不断完善并奠定健全人格基础”的教育。——《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第20页人“天生是社会动物”。——马克思著:《资本论》,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63页。每个儿童从出生的那一时刻起就处于一定的社会环境和社会关系中。特定的社会环境和社会关系构成了儿童身心发展的基本条件。儿童要融入所在的社会环境和社会关系,接受所在社会群体认可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使自己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这一过程就是社会化的过程。社会化是儿童学习与发展的中心任务之一。幼儿社会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