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信息化建设问题调研报告随着计算机科学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已经对人类生活产生越来越重要、越来越深远的影响,“上网”已经成为一种时尚,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庞大的网民群体中,青少年占了很大的比例,并且还在逐步增多。面对势不可挡的青少年上网热潮,如何正确认识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了解“在线”青少年的思想状况,对青少年进行因势利导的教育,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当前共青团组织和每一名团干部所面临的重要课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加快共青团信息化建设的步伐。笔者就共青团信息化建设的一些问题和大家作以交流。一、互连网的发展现在风靡一时、势头正劲的互联网,产生与发展的历史其实并不长。“互联网”(“internet”网)名称的正式使用是在1986年,指的是用tcp/ip协议组织起来的计算机网络。互联网最初起于美国,20世纪60年代美国国防部为了防备苏联意外的核打击,设计了四个分散的计算机指挥控制中心。这个网网相连的网络,1970年至1980年扩展用于科技和教育,90年代用于商业。1989年美国几所高校架设的校园网是现代因特网的前身。从1986年互联网的名称被正式使用到1991年,3000多个子网被连了起来,但到1999年,全球的网民数量已经达到了1.76亿。互联网的发展速度之快,大大超出了人们的想象。电话在达到5000万用户前持续了75年,收音机用了35年,电视用了13年,移动电话用了12年,而互联网的诞生和广泛发展却用了极短的时间。现在全球有网民3亿人,中国有3千万。互连网应用的范围很广,有通信(communication)、电子邮件(e-mail)、文件传输(ftp)、远程登录(telnet)、聊天(chat)、ip电话(ipphone)、信息交流、信息发布、信息资源查找。互联网应用中引发了安全、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电子商务合法性问题、域名与商标保护问题等等。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被认为人类文明史上最重要的技术进步的标志之一,其对于现代文明的意义也许并不亚于蒸汽机的发明对资本主义的巨大贡献。据权威机构预测,到2004年全世界第1页共5页将会有14亿因特网用户,中国的网民也将达到8000万。到那个时候,无论在世界什么地方,都将能够通过手中的移动终端享受因特网提供的全面服务,包括网上办公、网上消费、远程教育、网上交易、获取信息、休闲娱乐、民主参与等等,我们可以设想未来的生活中,人们的“上班”和“下班”将可能会变成“上网”和“下网”。二、电子政务的发展电子政务是利用信息和网络技术,建构电子化的虚拟政府机关,以更方便、快捷、有效的行政流程,为市民和企业提供“一站式”的服务。它包括十项重点工程;电子办证、缴费、税务、商务、社保、教育、咨询、办公等工程。世界各国政府都积极适应趋势,大力推进电子政务,我国政府也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成立了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推进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近年来先后建设了“金桥”、“金卡”、“金盾”、“金税”等工程。现在国务院、中央各部委及其系统、各发达省份都在加快推进电子政务的发展。国务院建立了局域网,中纪委就和浪潮集团共同开发了一套适合纪检委的办公软件、网络软件等等。团中央也在《共青团工作跨世纪发展纲要》中提出要建立青少年信息网络,去年还明确提出“县县上网工程”,要求实现“全团互联”、开通“网上邮局”。三、互连网给青少年带来的影响网络世界的主体是青年,据调查,目前网民中18~35岁的青年占85.8%,18岁以下的占2.4%。互联网是把双刃剑,其广泛应用在给青少年的教育开启了新的窗口的同时,也给青少年的教育问题提出了新的挑战。互连网对青少年的影响是深远而广泛的,既影响青少年一个时期内的行为习惯,也会对青少年的思想产生巨大影响。第一,网络影响青少年的思维方式。人的思维是外界事物反映到人脑中所形成的固有的认识世界的模式。网络传递信息具有极强的互动性和时效性,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青少年可以通过网络迅捷、自主地了解世界各发生的任何事情。信息获取渠道变化的结果是信息获取量的变化,信息获取量增大后,人们分析信息的时间减少,必要性逐渐衰减,这就直接导致青第2页共5页少年思维特点发生重大变化,逐步转变为少思多看。正是因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