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东西方的先哲一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整体感知】本专题主要介绍了东西方的三位具有代表性的思想家——孔子、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孔子是儒家文化的创始人,提出了“礼”、“仁”、“仁”与“礼”的关系等思想;其次开创私学;其学说对中国、亚洲甚至世界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柏拉图是西方古典哲学家的代表,提出了著名的哲学观点:理念论;设想并实践其“理想国”思想;创办柏拉图学园。他的思想和活动,影响了世界政治和文化的发展。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师从柏拉图,对柏拉图的思想有继承又有突破。研究的兴趣和范围非常广泛,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兴建“吕克昂”学园,提出“中庸之道”。【知识疏理】一、孔子其人(公元前551~公元前479)第一,孔子的青少年时代:自学礼乐①孔子名丘,字仲尼;②公元前551年出生于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③3岁丧父;16岁母亲病故;④30岁精通“六艺”,首创私学。第二,齐国岁月(原因、活动、结果)第三,在鲁从政①管理内政;②外交胜利;③改革碰壁;④失意去鲁第四,周游列国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仁政德治政治主张,但未被采纳。第五,晚年结局:献身文教①孔子68岁回到鲁国专心从事教育,整理六经;②公元前479年,73岁病逝后,其言行被弟子记录在《论语》中。二、儒家学派的创始人1、儒学创立的背景①时代背景:随着的兴起,文化下移,阶层出现。②历史传统:以前,儒是主持礼仪的巫、史、祝、卜一类的文化人;春秋时期,儒以相礼为业,或为人师。【内容标准】了解孔子的生平、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学习要求】1.了解孔子的生平:在鲁从政、周游列国、晚年从事文化教育事业。2.了解孔子的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③个人作用:孔子崇拜,精通礼乐,充满弘扬传文化、复兴周礼的使命感。2、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和礼。(是周礼,是一种行为规范;是自我道德约束,首先是“”,其次是行“”。)A、礼①礼的含义:实行对君臣父子上下尊卑作出严格规定的一套等级制度。“君臣有别,长幼有序”②主要内容:尊尊与亲亲尊尊:就是把人区别为许多等级,并保持低贱者对尊贵者的尊崇。首先是。(等级原则和君主制)亲亲:就是对的爱,包括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宗法制原则)③“礼”的发展——“”思想。(关于礼的做法)遵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会规范,“非礼勿……动”,从而形成西周时天下安定局面,避免春秋时天下动乱局面。——④评价:孔子推崇,恢复周礼,实质是维护摇摇欲坠的规范制度。孔子代表奴贵族利益,违背历史潮流,体现了思想的方面;追求统一安定、和谐有序的社会局面,使人们生活安定,有积极意义。B、仁①仁的含义:仁者爱人,包含仁爱、关怀、体谅、包容等一切美德,为人处事的最高。②仁的中心内容“”。③行“忠恕”之道。关于仁的做法:“克己复礼为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亲亲为大”反对政府向百姓课重税,应“”(爱惜民力)④评价: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有进步性;仁爱有等级孔子提倡仁的目的是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于不坠。他把伦理规范的“仁”与政治范畴的“礼”结合,形成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中庸。3、影响:孔子开创儒家思想,后来改造了新儒学,成正统思想,对于巩固封建国家大一统起积极作用;但发展至宋明阶段,阻碍社会进步。三、孔子的历史影响——中国古代、、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1、孔子奠定了中国古代的教育传统基础。孔子开创私学,让教育对象“有教无类”,并使教育从“学在官府”向“学在民间”转变,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推动古代文化教育的发展。2、孔子主张“内圣外王”,成为中国古人治社会开明君主和政治人才的理想标准。3、孔子曾整理出《诗》《书》《礼》《易》《乐》《春秋》等典籍,是留给中国最宝贵的遗产,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4、孔子所创立的儒家思想对中国社会产生了长久的影响,也对亚洲乃至世界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它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政治的理论基础,也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经历代损益,渗透到社会秩序和个人行为规范之中。(儒家思想的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