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淄川般阳中学高中历史第1单元复习学案岳麓版必修1学习目标:分封宗法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重点难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矛盾与斗争。教学模式:“三五五”教学模式教学资源:多媒体、导学案。Ⅰ、课前:一、预案(一)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1.夏⑴出现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⑵传子的王位世袭制2.商⑴出现内外服制度⑵带有神权色彩3.西周⑴分封制①含义②内容、特点A前提:周王室最高的统治者B对象:主体异姓诸侯国C权利及义务统一享有土地、人口、物资和武装并承担各种义务。D对下属进行分封。③作用A.周人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西周成为疆域广大的国家。B.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统治效果得到加强。C.西周的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⑵宗法制①含义②内容、特点A.嫡长子继承制(核心)B.大宗、小宗体系③作用A.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和家结合起来。B.强化了以大宗为代表的贵族特权地位。⑶礼乐制度维护宗法分封制度的工具(二)秦朝确立中央集权制度1.基本特征权力高度集中(1)皇权至上(2)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2.基本内容⑴皇帝制度⑵以三公九卿为代表的中央官制⑶郡县制⑷法律制度(5)选拔和考察官吏的制度3.影响⑴彻底打破了传统贵族的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⑵对此后2000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三)古代政治制度成熟的体现1.以三省六部制为代表的中央行政体制2.以科举制为代表的选官用人制度3.维护官僚队伍廉洁、高效的监察制度(四)中央机构的发展变化1.秦朝三公九卿制配合又牵制,军国大权掌握在皇帝一人之手。2.西汉中外朝制度削弱相权,加强皇权。3.隋唐三省六部制分工明确,提高效率;分割相权,加强皇权。4.北宋二府(中书门下枢密院)三司制分割相权,加强皇权.。5.元朝一省制六部归入中书省,提高了行政效率。6.明朝⑴废除丞相制度专制皇权发展到一个高峰。⑵设内阁取得票拟权,提高行政效率。7.清朝设军机处提高行政效率;专制皇权发展到顶峰。(五)地方行政管理体制的变化1.西周分封制诸侯国权力大,造成春秋战国分裂局面2.秦郡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3.汉初郡国并行封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受到威胁,七国之乱。汉武帝集权。汉武帝设刺史代表中央监察地方4.北宋设通判监察州郡长官5.元朝行省制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省制的开端。Ⅱ、课中:【学情调查情境导入】1、导入:回顾先秦的分封制和秦以后确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2、展示重点难点。【课堂展示合作探究】合作探究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核心皇权至上2.两对矛盾⑴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矛盾⑵君权和相权的矛盾3.发展趋势⑴中央集权加强,地方分权削弱⑵皇权加强,相权削弱,直至被废除。4.评价⑴积极①政治:有利于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统一。②经济: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生产活动,有利社会经济的发展。③文化:便利了各民族、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达标检测巩固提升】一.单项选择题(共计25小题,每小题2分,合计50分)1.《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可见同姓亲族是西周分封的主体。这些同姓亲族受封时,周王会给予他们A.封号和耕牛B.土地和耕牛C.土地和人口D.人口和铁犁2.《左传•昭公七年》:“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上述材料反映出西周社会结构的基本特点是A.严格的等级关系B.嫡长子拥有继承特权C.通过垄断神权强化王权D.血缘纽带和政治关系紧密结合3.《书序》说:“武王既胜殷,邦诸侯,班宗彝,作《分器》。”这里所说的“诸侯”①臣服于商王朝②相对于材料中的武王是小宗③可以拥有军队,可以自己任命官员④普遍实行嫡长子继承制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4.近年来,福建和台湾两岸的中华儿女定期地进行祭拜“妈祖”的大型民间活动。“妈祖”文化现象与宗法制有密切关系,在宗法制中,大宗和小宗的关系是A.家族等级关系B.政治隶属关系C.家族血缘关系D.既有家族血缘等级关系,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