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2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课前导学区】1、学习目标:1)通过提供的材料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和作用。2).自主学习课本了解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和作用。3).感受改革带来的社会巨变,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2、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的伟大转折;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难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措施的内涵和具体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3、知识回顾:总结建国以来我国历史时期的分期:4、预习体验:一、伟大的历史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结合课本P54的本课引言及正文一、二段,归纳: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背景、内容、意义探究思考:试从内容方面分析为什么把十一届三中全会作为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二、经济体制改革:(一)概念解释:什么是经济体制改革: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各个环节,最终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由此归纳:经济体制改革的1、前提:2、目的:3、内容:4、目标:5、实质:(二)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背景提示:(1)历史原因:人民公社体制压抑农民积极性,束缚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2)现实原因: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条件。2、改革内容(1)经营方式:由1978年,、一些农村开始的实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实行。(2)管理体制:由→建立乡、镇政府;由生产大队→。(三)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国有企业改制1.背景提示: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对国有企业统得过死,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造成企业缺乏自主权,严重压抑了企业和职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2.全面展开的时间:3.中心环节:4.内容(1)管理体制:(2)所有制:(3)分配制度: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中国的改革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1.背景国内:国际:2.过程(1)提出:邓小平南方谈话(2)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确立:中共十四大(3)基本框架确立: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决议(4)理论进一步完善:中共十五大。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5)市场经济体系的基本建立:21世纪初3、结合课本P57最后一段归纳:经济体制改革的意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意义5、自我构建:6、发现问题:【课中导学区】阅读以下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这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反复证明:什么时候,我们执行了毛主席的革命路线,遵循了毛主席的指示,革命就胜利;什么时候。离开了毛主席的革命路线,违背了毛主席的指示,革命就失败,就受挫折。……,让我们高举毛主席的伟大旗帜,更加自觉的贯彻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摘自1977年2月7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联合社论材料二:革命导师……并不认为自己提出的理论是已经完成了的绝对真理或“顶峰”,可以不接受实践检验;并不认为他们作出的结论不管实际情况如何都不能改变;更不要说那些根据个别情况作出的个别论断。他们处处时时用实践来检验自己的理论、论断、指示……他们从不容许别人把他们的言论当作“圣经”来崇拜。——摘自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材料三:目前进行的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实际上也是要不要解放思想的争论。……是个思想路线问题,是个政治问题,是个关系到全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问题。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摘自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式上的讲话》回答:①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这一观点的实质是什么?②分析材料二和材料一的观点有什么不同。③简要说明材料三与材料二的观点是什么关系。④材料二与材料三提出了什么思想路线?在当时有何历史意义?【课后导学】A基础巩固:1.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