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第一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第1课时)※目标预览※1.知道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2.阅读并能绘制简单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的循环过程。※课前预习※一、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名称特征界面地壳连续圈层,平均厚度约____千米莫霍界面_______厚度约2800千米,上部存在_________,是岩浆主要发源地地核分______和_______古登堡界面二、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1.岩石圈的组成类型形成常见岩石__________侵入岩岩浆侵入地壳上部冷凝形成花岗岩喷出岩岩浆喷出地表冷凝形成玄武岩________岩地表岩石风化产生的碎屑物质经搬运、________、固结形成__________、砂岩、页岩________岩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原有岩石________和结构发生改变而形成大理岩、板岩、______※预习测试※1.关于地壳结构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壳分上、中、下三个层次B.地壳的厚度相同C.组成地壳的物质成分和密度都相同D.地壳厚度不均2.花岗岩是一种A.沉积岩B.喷出岩C.侵入岩D.变质岩※课堂生成※【探究1】我们通常所说的岩石圈是否就是地壳?为什么?提示:(1)软流层——位于地幔的上部,由塑性物质组成,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2)岩石圈——由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组成【典型例题1】岩石圈的组成部分有A.地壳和地幔B.地壳和上地幔C.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D.地幔和地核【探究2】三大类岩石的比较类型形成条件特点常见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典型例题2】不同的岩石具有不同的成因,可能贮藏有不同的矿产资源。据此回答1-2题。1.贮煤地层的岩石类型一般是()A.侵入岩B.喷出岩C.沉积岩D.变质岩2.花岗岩、砂岩和石英岩分别属于()A.变质岩、岩浆岩和沉积岩B.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C.岩浆岩、变质岩和沉积岩D.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探究3】岩石圈物质循环的意义及模式图①形成了地球上丰富的矿产资源。②改变了地表的形态,塑造出千姿百态的地貌景观。③实现了地区之间、圈层之间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传输,从而改变了地表的环境。①②③④代表的地质作用分别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法指导】1.岩浆只能直接转化为岩浆岩2.一般认为任何岩石都可以直接转化为岩浆3.岩浆岩只能由岩浆直接转化而来……【典型例题3】正确反映三大类岩石互相转化的模式图是※随堂巩固※1.图中的大圈、中圈和小圈依次所代表的地理概念是()A.岩石圈、地幔、地壳B.岩石圈、上地幔顶部、地壳C.岩石圈、地幔、地核D.地球内部圈层、地幔、软流层2.一般认为岩浆的发源地在()A.地壳B.地幔C.上地幔上部的软流层D.地核3.下列各地,地壳最厚处在()A.华北平原B.青藏高原C.云贵高原D.塔里木盆地4.下列有关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A.通过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形成了丰富的矿产资源B.岩石圈的物质循环,不能改变地表形态C.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只进行物质交换不进行能量传输D.变质岩不能转化成沉积岩5.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作用下,原有结构和成分发生改变,由此形成的岩石,是下列中的A.石灰岩、玄武岩B.页岩、石灰岩C.板岩、大理岩D.花岗岩、页岩6.地球内部圈层中,厚度最大的是()A.地壳B.上地幔C.下地幔D.地核7.珊瑚礁组成的石灰岩,形成的机理是()A.沉积作用B.变质作用C.重熔再生作用D.冷却凝固8.(1)图中对应的岩石类型或岩浆甲_____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_____,丙________________,丁________________。(2)图中对应地质作用分别是:A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变式测试※1.下列岩石中能够找到化石的有()A.花岗岩B.页岩C.板岩D.大理岩2.下列几组岩石,属于岩浆岩的是()A.花岗岩、石灰岩B.大理岩、砾岩C.砂岩、页岩、板岩D.玄武岩、花岗岩3.有关地壳和岩石圈的说法正确的是()A.地壳和岩石圈都是由岩石组成的B.地壳的厚度比岩石圈大C.地壳就是岩石圈D.岩石圈就是地壳4.以下各组岩石按成因属于同一类型的是()①花岗岩、砂岩②砾岩、页岩③砂岩、石灰岩④大理岩、板岩A.①③B.②④C.②③D.③④※小结反思※甲丙丁乙ABACCCD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