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榆林一中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学案:2-2《中国的古代艺术》课标要求1.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2.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目标分解1.掌握汉字书法、绘画的起源、发展以及特征2.了解掌握中国音乐、舞蹈艺术的发展历程以及各自特点一、“出鬼入神”的书法艺术1.中国书法艺术的特点:(1)以汉字的文义为内容,以某种字体的书写为形式。(2)以自由多样的线的曲直运动和空间构造,表现感情、气势和意境。2.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1)殷商时代主要是甲骨文、金文。(2)小篆创始于秦代。(3)隶书始于秦朝,成熟并通行于汉魏时代。(4)楷书形成于汉末。(5)行书开始盛行于晋代。(6)草书把中国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极致。3.中国书法艺术的代表:(1)秦代李斯是著名的篆书家。(2)东晋王羲之尤擅草书、行书,号为“书圣”。(3)唐代:①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分别创立欧体、颜体、柳体;②怀素、张旭的狂草。(4)北宋四大书法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5)元代:赵孟创赵体。(6)明代以文征明、董其昌声誉最高。楷书有何特点?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你从中得出什么启示?【答案】楷书笔画详备、规矩严整,是规范化、标准化、楷模化的字体,具有其他书体不可比拟的实用价值,反映了王朝鼎盛,社会安定,折射到文字上便是讲究法度和规范。启示:社会发展决定了书法艺术的发展,书法艺术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社会发展在不同阶段的特点。二、画中有诗1.中国画的材料及分类:(1)材料:笔、墨、纸、砚、绢素及矿物颜料。(2)分类:①以题材的不同,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②在表现技法上,有工笔与写意、勾勒与没骨、设色与墨笔等区别;③在艺术风格上,分为工笔重彩画与水墨淡彩画。2.中国的文人画:(1)地位:是北宋以后中国画的主要艺术形式。(2)风格:追求抒情写意;创作:强调个性表现。3.中国的山水画:(1)以自然风景为主要描绘内容。(2)特别讲究布局构图。(3)山水画的灵魂是意境,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4.中国的人物故事画:以人物故事和社会风俗为主题的作品。三、金声玉振1.先秦时期音乐的发展:(1)自黄帝时代至周代,“乐”文化已相当发达。(2)河南舞阳新石器时代早期墓葬中出土的“骨笛”,有完整的七声音列。(3)半坡遗址出土的陶埙,可吹奏出符合音律的不同音高。(4)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青铜编钟记载着丰富的上古乐理。2.秦汉至隋唐时期音乐的发展:(1)秦汉新的音乐样式有“相和歌”、“清商三调”;至东晋,又形成南国“清商乐”。(2)南北朝、隋唐时代,民间音乐进入宫廷变为歌舞俗乐,总称燕乐。3.明清时期音乐的发展:(1)戏曲音乐繁荣。(2)器乐艺术发达,形成古琴、琵琶、筝、三弦、唢呐、笛、萧等乐器独奏艺术门类。(3)名曲:《十面埋伏》、《霸王卸甲》等。四、宫廷舞和民间舞1.中国古代宫廷舞的发展:(1)先秦时期:①夏商时代已产生宫廷舞蹈;②周代统治阶级制定礼乐制度。(2)汉代设乐府,采集整理民间乐舞,并把俗乐舞用于宫廷祭祀。(3)隋唐官办的乐舞机构集中培训专业乐舞艺人。(4)宋元时代:宫廷队舞继承隋唐的传统,在艺术上卓有成就。(5)明清:宫廷燕乐舞蹈开始趋于衰落。2.中国古代民间舞的发展:(1)特点:①形式上更加瑰丽多彩;②反映与人们生产生活休戚相关的场景和喜、怒、爱、憎的感情。(2)表现:①《诗经》和楚辞生动地描写周代的民间舞蹈形式;②两汉时期:各地乐舞有相应发展,出现了歌舞繁荣的局面;③南北朝时期《西凉乐舞》展示了“胡舞”的风范;④隋唐时期:总体特征是各民族舞蹈艺术的大交流、大融合、大创造;⑤宋代:民间舞蹈十分兴盛,民间舞队非常活跃。五、戏曲1.秦汉至隋唐时期戏曲的发展:(1)秦汉魏晋南北朝时的乐舞百戏。(2)隋代的“四方散乐”。(3)唐代的杂技歌舞。2.宋元时期的戏曲发展:(1)宋代:杂剧与南戏脱颖而出。(2)元代:一人主唱,曲牌联套体的戏曲音乐,成为元杂剧的核心艺术形式。3.明清时期戏曲的发展:(1)明朝传奇剧逐渐形成海盐、余姚、弋阳、昆山四大声腔。(2)昆山腔的“水磨调”,成为明清曲牌联套体戏曲舞台的主腔。1.创立了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