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高碑店市第三中学高一历史专题三第三节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学习目标知识点识记理解运用1邓小平南方谈话内容和作用★★内容分析学习重点邓小平南巡讲话,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策过程?学习方法研习和运用历史材料;合作与交流中探究。学习活动知识拓展基础导学一、历史性的跨越1.邓小平南方谈话(1)背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改革开放进入一个关键时期。1.思想基础:邓小平南巡讲话(199春)(2)主要内容:党的基本路线不能动摇;改革开放胆子要大,敢于试验;判断的标准,应该看是否有利于发展,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计划还是市场,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发展,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发展才是硬道理。(3)历史意义:南方谈话,对处于关键时期的事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2.中共十四大召开(1)召开: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召开。(2)内容:明确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要求全党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3)意义:邓小平和标志着中国的改革开放步入一个新阶段。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知识拓展1:日本是天然资源贫乏的国家,这也是日本型经济得以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如此,日本为了实现现代化,促进经济发展,最终必须从国外进口各种原材料,加工后出口,并尽可能扩大它们之间的差额。因此,需要积极生产和出口高附加价值商品。政、劳、资三方战后始终如一,是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原因。1.建立——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1)方针:1993年11月召开,通过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2)内容①决定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②决定指出,必须坚持以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转换国有企业的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3)意义①这个决定勾画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使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和基本原则具体化。②推进了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2.完善——中共十五大(1)召开:1997年9月在北京召开。(2)内容: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和公有制实现形式提出新论断: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3)意义:十五大作出的重要论断,是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又一次和认识深化。3.中国已经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确立了以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格局。(2)初步形成了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4.21世纪初中国经济建设成就(1)2007年底,我国GDP仅次于美、日,居世界第位。(2)2010年底,我国GDP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位。1、市场经济体制与计划经济体制的主要区别。计划体制:行政手段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调节作用。市场体制: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调节作用2、市场体制的优势与缺陷。优势:通过价格、供求、竞争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使资源合理流动和配置,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从而促进经济发展。缺陷:市场不是万能的,它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破坏性。要求:建立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体制。小结:中共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策过程(1)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任务。(2)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指出计划和市场的关系。(3)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了的目标。(4)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使市场体制的目标和基本原则具体化。(5)1997年,中共十五大,阐述了所有制结构和公有制实现形式。考点一考查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跨越“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邓小平的这一论述说明()A.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