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优化提升一、“一、二、三、四”归纳第二次世界大战1.一个阴谋:慕尼黑阴谋——“绥靖政策”的顶峰。2.两个集团:轴心国集团、反法西斯联盟。3.三个“三”(1)三次登陆:北非登陆、西西里登陆、诺曼底登陆。(2)三次突袭:突袭波兰、突袭苏联、突袭珍珠港。(3)三大转折:中途岛海战、斯大林格勒战役、阿拉曼战役。4.四个“四”(1)四大盟国:中国、美国、英国、苏联。(2)四大战场:西欧战场、苏德战场、太平洋战场、北非战场。(3)四个会议: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4)四个重要文件:《大西洋宪章》(1941,美英)、《联合国家宣言》(1942,26国)、《开罗宣言》(1943,中美英)、《波茨坦公告》(1945,苏美英)。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阶段性特点1.第一阶段:德国运用“闪电战”战术,横扫大半个欧洲大陆,法国投降,意大利参战,德国入侵苏联,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法西斯势力达到顶峰。另一方面,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形成。2.第二阶段:是战争的攻守格局发生根本性转变的时期。斯大林格勒战役、阿拉曼战役、中途岛海战的胜利使反法西斯国家扭转了整个战争的形势,迫使法西斯国家从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3.第三阶段:是反法西斯国家实施战略反攻并取得最后胜利的时期,意大利法西斯率先投降,苏、美、英三大国为了协调军事行动并安排战后事务,先后举行了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德日法西斯投降。三、比较两次世界大战相同点(1)根本原因相同:都是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性加剧的结果。(2)战争都给世界带来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的损失;都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推动了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都在客观上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3)战后都形成了以战胜国意志为主导的新的国际秩序,建立了具有普遍性的国际组织。不同点(1)战争的目的和性质不同:一战时交战双方的目的主要是瓜分殖民地、争夺市场和原料产地,双方进行的是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二战时,法西斯国家不仅要打败对方,而且要在世界范围内建立法西斯制度;与之相反,自由资本主义国家和世界人民,进行的是以打败法西斯、争取人类安全与社会进步为目的的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2)影响不同①一战给人类带来的主要影响是战争灾难,尤其对人类心灵产生了消极的影响,所建立的战后新秩序仍然体现大国压迫小国、强国控制弱国的帝国主义原则;二战不仅打败了法西斯主义,更教育了世界人民,使争取和平进步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所建立的战后新秩序较多倡导和平、民主、独立的原则,对战后世界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②二战比一战影响更为深刻与广泛,一战后出现了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二战后出现了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并形成了社会主义阵营。③一战后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开始瓦解,二战后帝国主义殖民体系迅速瓦解。④一战后建立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帝国主义体系,二战后建立起来的雅尔塔体系是两种制度两极格局多重性质的体系,维持了较长时间的和平局面。⑤二战使国际政治格局发生了根本变化,促使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迅速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真题练1.材料1943年举行的开罗会议上,中美两国政府首脑就战后问题进行了一次广泛详尽的讨论,在许多问题上达成一致。关于中国的国际地位,美方表示希望战后保持中国的大国地位,与美英苏共同担负维持和平的责任,中方欣然领诺。关于对日本的军事管制,美国希望以中国为主,中方要求美国主持,中国派兵协助。关于领土问题,中美双方同意,东北及台湾、澎湖列岛归还中国;美方询问中国是否希望获得琉球群岛,中方提出由国际机构委托中美共管;美方提议由中国先行收回香港,然后宣布与九龙合称为全世界自由港,中方深以为然,但后为丘吉尔拒绝。关于朝鲜和印度支那,中方提议让这些国家独立,美方表示同意。此外,双方还讨论了日本天皇的地位、日本以实物进行赔偿、美国对华经济援助、军事合作等问题。——摘编自吴东之主编《中国外交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美双方就中国领土问题达成一致并写入《开罗宣言》的内容,说明其意义。(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美政府首脑会晤所反映的美国战后东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