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一、《新青年》的诞生1.背景(1)经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的发展。(2)政治:资产阶级要求冲破封建思想牢笼,实行□民主制度,而袁世凯实行独裁统治。(3)思想①辛亥革命后,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②袁世凯梦想恢复帝制,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了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2.新文化运动兴起(1)兴起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2)主要阵地:《新青年》。(3)活动基地:□北大。蔡元培任校长,实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4)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思考探究为什么说《青年杂志》的创办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封建文化,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二、新文化运动1.主要内容(1)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民主”,是指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科学”,是指科学精神和近代自然科学法则。(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陈独秀认为旧道德本质是为封建政治服务的,有人甚至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①新文化运动也是—场文学革命,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②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主张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文学革命由此开始。③鲁迅写出《狂人日记》《孔乙己》等小说,把□反封建内容与白话文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新文学的典范。2.意义(1)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2)中国知识分子在运动中受到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也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思考探究如何理解新文化运动的“新”?(1)新领导: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是资产阶级中的激进派。(2)新基础:中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为其奠定了经济基础。(3)新思想:指导思想,前期是西方的民主与科学,后期是马克思主义思想。(4)新内容:前期以宣传民主和科学为突破口,后期以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主要内容,提出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5)新成果: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思考探究新文化运动时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对不对?这个口号是否适用于今天?(1)“打倒孔家店”实质上是对统治中国几千年的意识形态、思想体系、文化传统的厘清与扬弃。这场扫荡权威、破除偶像的文化革命,为后来解放思想和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创造了条件。但是,这个口号全面否定了中国传统文化,是偏激的、片面的。(2)这个口号不适用于今天。三、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1.背景:新文化运动开展之时,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2.开始传播:1918年,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率先举起□社会主义旗帜。3.进一步传播(1)背景: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大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2)概况①李大钊为《新青年》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②一批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社团出现。③陈独秀、毛泽东、邓中夏、蔡和森、瞿秋白、周恩来等一批先进的中国人成为马克思主义者。④建立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出版面向工人的刊物《劳动界》《劳动者》和《劳动音》。4.影响(1)一批先进的中国人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他们开始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2)1921年,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诞生。主题一\s\up7(新文化运动)一陈独秀说:“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非独不能以孔教为国教,定入未来之宪法,且应毁全国已有之孔庙而罢其祀。”鲁迅在《狂人日记》中借“狂人”之口写道:“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二愚之非难孔子之动机,非因孔子之道之不适于今世,乃以今之妄人强欲以不适今世之孔道,支配今世之社会国家,将为文明进化之大阻力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