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时杨中学高一地理必修一《大气的运动》学案【学习目标】1.明确大气运动产生的根本原因,理解热力环流及产生的地理意义。2、理解风和风向产生的原因,掌握影响大气水平运动的三个力的作用和方向。3、能运用热力环流、大气运动的基本原理解释常见的大气运动现象。【问题情境】1、大气运动的基本形式是什么?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按方向分为哪几个部分?2、什么是水平气压梯度力?3、风是怎样产生的?【我的疑问】【自主探究】探究一热力环流读图(图中压强数据仅作说明之用),回答下列问题。(1)在地面受热情况均匀的状态下,垂直气压分布有何特点?备注第1页共4页BAC950hPa970hPa990hPa1010hPa第2页共4页(2)A(受热)、B(冷却)、C(冷却)三地受热不均后,三地的大气会发生什么变化?(3)三地近地面、高空的空气密度分别有什么变化?(4)此时,同一水平面上(近地面、高空)的空气密度是否相同?(5)这种差异会导致气压如何变化?进而导致空气如何流动?此时,等压面产生了什么变化?探究二大气的水平运动——风1、读教材图2—2—8,若只考虑水平气压梯度力,风向和等压线有什么关系?水平气压梯度力对风有何影响?2、读教材图2—2—9,图中风向受哪几个力的影响?几个影响力在均质气压场情况下,随风向的转变有何变化?和教材图2—2—8对比,说明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对风向的影响有何异同。说明最终风向和等压线的关系。3、读教材图2—2—10,图中风向受哪几个力的影响?各自方向有何特点?与图2—2—9对比,两种受力情况下,风向有何异同?总结摩擦力对风的影响。备注【课堂检测】读图5,完成1—2题。1.关于a、b两地大气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A.气压a地低于b地B.气温a地低于b地C.a地空气受热下降D.b地空气冷却下降2.甲处有大面积绿地,绿地对空气的作用是()A.净化、增温B.净化、增湿C.增温、增湿D.增温、减湿图3为“某城市及其周围地区某日14:00等温线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3.图3中气温最高的是()A.甲B.乙C.丙D.丁4.图4中反映城郊间热力环流的是A.①B.②C.③D.④5.能正确反映北半球近地面风向的()6.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是太阳辐射。()7.海拔越高,太阳辐射越强,大气保温作用越显著。()8.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一种形式。()【回标反馈】备注第3页共4页【巩固练习】1.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地转偏向力。()2.无论近地面还是高空,水平气压梯度力都与等压线垂直,从高压指向低压。()3.读右图判断,正确的说法有:A.图中四点气压:①<②<③<④B.甲地多晴朗天气C.甲地温度高于乙地D.气流由甲地流向乙地4.关于气压、高度、气温三者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大B.在同一高度上,气温高则气压高C.在同一高度上,气温高则气压低D.空气总是由气压低的地方流向气压高的地方5.(2008年第41题)读图15,完成下列各题。(1)图①中,甲地空气(上升或下沉),其近地面气压(高于或低于)乙地。(2)请在图①中a、b线段上分别补画箭头,完成甲—乙和甲—丙之间的热力环流。(3)图②所示的海陆热力环流现象通常出现在(白天或夜间)。(4)热力环流是由地面不均形成的。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