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学案学习目标探学新知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前期准备(1)中国人民第一届全体会议①召开: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怀仁堂隆重开幕。②参会代表:中国共产党、、、各地区、少数民族、以及特邀代表等662人参加了会议。③内容A.大会一致决定采用的国名;B.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等重要文件。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的国家,实行领导的,以为基础的、团结各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反对、封建主义和主义,为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平、统一和富强而奋斗。是新中国的建国纲领,具有的作用。D.大会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为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为副主席。(2)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会议1.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基本史实;2.了解新中国巩固人民政权的措施;3.理解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4.分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情况。重点:1.新中国成立和人民政权的巩固2.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3.社会主义基本制度难点: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社会主义基本制度①召开:10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举行第一次会议。②内容A.决议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B.政府主席、副主席和委员就职,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中央人民政府宣告成立。2、开国大典(1)时间:下午3时,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盛大的。(2)意义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主义长期压迫和剥削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②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③中华民族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历史进入。学而致用:题1、有人说:“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就是从天安门走向天安门。”前一个“天安门”是指五四运动,那么后一个是指()A.开国大典B.1949年政协会议C.北平和平解放D.第一届全国人大题2、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当时一些报刊评论说,“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句话的含义之一是()A.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完成B.国民党在大陆的势力被彻底清除C.人民掌握了国家权力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二、人民政权的巩固1、肃清:新中国成立时,国民党残余军队还盘踞在华南、西南地区。人民解放军仍在进行人民解放战争的后期作战,肃清土匪和一切反革命武装。2、土地改革(1)目的①为了巩固人民政权,新中国必须完成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克服的巨大困难,应对美国发动的给国家带来的安全危害。②新中国刚成立时,全国尚有约占总数的农民被束缚在封建土地制度之下。(2)法律支撑:年夏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3)成果①到1952年底,除一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在全国大陆基本完成,约三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共获得约7亿亩土地。②农民从封建土地关系的束缚中彻底解放出来,得到大解放,为中国逐步实现工业化扫除了障碍。1952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加了49%。3、恢复国民经济(1)稳定物价①背景: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投机商人乘机抢购物资,囤积居奇,拒用人民币,倒卖银元,加剧飞速上涨。②目的:为了制止制造的市场混乱。③过程:党和政府采取有力的经济措施和必要的行政、法律等手段,同上海等大城市的投机资本进行和。④结果:到1950年春,全国物价趋于稳定,结束了连续十几年物价暴涨的局面,人民政府赢得全国人民的信任。(2)深化改革①目的:为了从根本上稳定物价。②措施:政务院通过采取统一全国财政管理、管理、现金管理等措施实现了国家财政经济的统一。③成果:经过一系列努力,到年底,解放前遭到严重破坏的得到全面恢复。4、抗美援朝(1)背景①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美国立即进行武装干涉,同时派侵入台湾海峡,阻挠中国的统一大业。②美国还操纵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组成以美国为首的,越过“三八线”,直逼中韩边境的鸭绿江和图们江,扩大侵朝战争,严重威胁到中国国家安全。(2)经过①1950年10月,应朝鲜政府要求,以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抗美援朝,保家卫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