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学习目标:1、内容标准: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2、知识与能力:简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归纳该政策的特点。分析新经济政策实施的背景,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归纳新经济政策的特点,说明新经济政策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有益探索。3、过程与方法:列表比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异同。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简述以列宁为首苏维埃政权克服种种严峻困难巩固新政权的事实,树立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决心。通过了解列宁对对主义建设道路做出有益探索的事实,坚定求真、务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重难点突破】重点:了解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实施前的时代背景、实施政策的目的、内容和意义。难点: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从这种转变中,能得到哪些经验?【能力·思维·迁移】(一)基础自测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1918年,苏维埃政权陷入层层包围,当时在经济上最紧迫的难题是()A、原油B、棉花C、煤D、粮食2、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主要目的是()A、把大中小工业收归国有,建立社会主义工业B、把农民的余粮收归国有,防止富农阶级产生C、取消自由贸易,防止商人投机倒把扰乱市场D、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在困难中战胜敌人3、以下选项中不属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内容的是()A、实行余粮收集制B、实行粮食税C、实行工业国有化D、实行实物配给制4、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的最主要原因是()A、经济和政治危机和革命任务的变化B、农民已经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满C、苏俄工作重心转移D、国家不掌握经济命脉5、苏俄新经济政策的最主要措施是()A、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B、用全面没收私人资本转向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C、废除食物配给制,实行商品买卖D、国家掌握涉及经济命脉的重要工矿企业二、材料解析题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18年,连年的战争,已使俄国经济陷入严重的困境,其中最大的灾祸是饥荒,饥荒是一切灾难中最严重的困难,战争造成了饥荒,饥荒又造成整个国家经济生活的紊乱和破坏。——《新编苏联史》第47页材料二鉴于饥荒的出现和粮食状况的极端严重,1918年5月9日,全俄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颁布法令,授予粮食人民委员特别职权,同隐藏存粮和投机贩卖存粮的农村资产阶级进行斗争,法令重申粮食垄断和粮食固定价格都是不可更改的,必须同粮食投机商进行无情的斗争,宣布所有拥有余粮而不送往收粮站的人以及浪费存粮酿造私酒的人是人民的敌人,要把他们交付革命法庭审判,处以10年以上徒刑,粮食全部没收。——《苏维埃政权法令汇编》第2卷第262~263页材料三苏俄在1918年~1919年度征购粮食为10790万普特,(1普特约为16.38公斤),1919~1920年度为21250万普特,粮食征构量的增加证明这是当时环境下的一种可行的粮食政策,既是红军粮食供应得到保障,也使城市居民能配给最低限度的口粮,但在取得显著成就的同时也蕴藏着危机。——《新编苏联史》第52页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说说苏俄当时实行了什么政策,当时的背景如何,该政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说说该项政策的积极和消极影响?三、问答题:7、根据自己的认识,结合新经济政策的内容,谈谈新经济政策带给我们的哲学启示?(二)综合创新运用一.单项选择题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对后来的工农联盟最能构成威胁的是A、把大中小企业一律收归国有B、无代价地征收农民的剩余粮食C、取消一切商品贸易,实行配给制D、强制劳动,不劳动者不得食2、列宁说,新经济政策是一种用“改良主义的方法”来解决苏维埃国家过渡时期经济发展战略任务的长期政策,这里的“改良主义”是指()A、建立巩固的工农政权联盟B、修改、调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壮大社会主义经济成分D、利用市场关系和资本主义3、1921年苏俄的新经济政策代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从根本上说是由()A、苏俄的社会性质所致B、帝国主义的经济封锁所致C、苏俄当时生产力水平所致D、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