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榆林一中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学案:3-2《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一、基础训练(一)填空1.______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________召开。2.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_________、_________的指导方针,果断地停止使用“________”的口号,做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_________上来的战略决策。3.中国的改革首先从________起步。1978年12月,安徽省凤阳县_______农民自发秘密实行包产到户。4.1980年,_______省广汉县的一个公社挂出乡人民政府的牌子,成为全国第一个取消___________的地方。5.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_____________》。中国的经济体制全面改革由此展开。6.实行_______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一项基本国策。对外开放首先是从设立_________开始的。7.1979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中共_______省委、_______省委的报告,决定对两个省的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8.20世纪90年代,________的开发开放,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二)选择题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A.民主集中制B.解放思想C.实事求是D.改革开放2.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首先进行改革的是A.城市B.农村C.沿海地区D.长江三角洲3.1978年12月,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自发实行包产到户并取得空前大丰收,这从根本上表明A.这种形式是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唯一途径B.这种形式符合现代化农业的需要C.这种形式与当时生产力发展的状况相适应D.这种形式改变了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4.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率先在农村推行家庭联产责任制的省份是A.安徽、四川B.广东、福建C.江苏、浙江D.湖南、湖北5.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形式是A.多种所有制经济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D.专业化、商业化、社会化6.1980年正式设立的经济特区有①深圳②珠海③汕头④广州⑤厦门⑥上海A.①②③④B.③④⑤⑥C.①②③⑥D.①②③⑤7.1984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开放14座沿海港口城市,其中地处江苏境内的有A.连云港、南通B.南通、苏州C.连云港、盐城D.南通、扬州8.20世纪90年代初,下列哪一地区的开发开放,成为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A.长江三角洲B.珠江三角洲C.海南D.上海浦东9.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和试验田的是A.经济特区B.沿海开放城市C.沿海经济开放区D.设立海南省,将其划为经济特区10.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原则有①政企分开②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③“包产到户”④承包经营责任制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②④三.能力拓展材料解析题1.阅读下列材料1979年1月,安徽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村18个农民搞起了大包干,率先敲响了农村改革的试点。从此以后,农业生产责任制在全国普遍实行。当时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大体可分成两类:一类是小段包工,定额计酬;一是包工包产,联产计酬(可包干到户)。后来,全国主要采用把土地包干到户经营,不计酬,不统一分配,有人形象地称为“自负盈亏”。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①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什么?其背景是什么?②如何从本质上理解上述现象?③这一历史现象的意义是什么?第二课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基础训练(一)填空1.1978;北京。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阶级斗争为纲;社会主义现代化。3.农村;小岗村。4.四川;人民公社。5.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6.对外开放;经济特区。7.广东、福建。8.上海浦东。(二)选择题12345678910CBCABDADAA能力拓展材料解析题:1.①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的改革首先从农村起步,安徽凤阳小岗村率先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在全国农村推广开来。其背景是:中国农业集体化以后,由于农村经济体制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广大农民生产积极性受到压抑,农业生产发展缓慢,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徘徊不前。②本质是改革农村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③是农村经济体制的一次重大变革,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