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菏泽一中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1第2课大统一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学案【课标要求】1、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2、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自主预习】一、从群雄割据到大统一1、王室衰微:春秋时期分封制的原则遭到破坏,周王室逐渐失去了________地位。2、春秋争霸:一些强大的诸侯不断进行________战争,小国逐渐被吞并。3、战国剧变:⑴战国中期以后,各大国国君先后改称“________”⑵由于________之间竞争激烈,各国不得不进行变革。4、秦的统一:⑴条件:秦国经过________,逐渐强大起来。⑵过程:先后消灭______、赵、魏、楚、燕、齐等国,于公元前221年建立统一大帝国。二、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1、基本特征:权力的________________。2、内容:①皇帝制度:表现为皇帝独尊、________和________。②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三公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军国大权操纵在皇帝之手。A.三公:三公职责关系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________互不相属互相牵制御史大夫掌管律令、图籍,并负责_______太尉协助皇帝管理________B.九卿:分管国家和________各种事务。C.作用:中央政府各级官员相互配合牵制,________由皇帝最终操纵。③地方官制——废分封,置________(郡守和县令由________直接任免)。④制定了一套选拔和考察官吏的制度。⑤________:是嬴政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工具。3、影响:⑴彻底打破了传统的________________。⑵奠定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基础。⑶其中央与地方官制的基本原则为后世继承,提高了________,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⑷对此后2000多年的____________________影响深远。【问题探究】主题:郡县制与分封制材料一:有人质问:“夏、商、周、汉封建(分封)而延,秦郡邑而促(短促)。”柳宗元回答道:“秦有天下……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矣:亟役万人,暴其威刑,竭其货贿。……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材料二:周之失,失之于制,不在于政;秦之失,失之于政,不在于制。——柳宗元《封建论》请分析:1、材料一中“夏、商、周、汉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意即实行郡县制是导致秦短命而亡的原因。你是否赞同这种观点?为什么?2、你是怎样理解材料二的观点的?【重难阐释】一、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1、积极影响:①政治: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形成统一的多民族国家②经济: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③后世: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2、消极影响:专制易形成暴政和腐败;使人民处境恶化。二、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异同西周分封制内容来自秦朝郡县制实行条件与宗法制相联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实行传承制度世袭官吏由皇帝任免调迁官吏权力拥有封地和相应的爵位官吏只有俸禄,无封地织梦内容管理与中央关系诸侯国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郡县是地方行政机构,地方绝对服从中央历史作用有利于稳定政治秩序,但也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织梦好,好织梦【检测反馈】1.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统一过程中灭六国的先后顺序是()A.韩、赵、魏、燕、楚、齐B.韩、赵、魏、楚、齐、燕C.韩、赵、魏、楚、燕、齐D.韩、赵、魏、楚、燕、齐2.对秦朝的地方行政机构从上到下顺序表述正确的是()A.郡、县、乡、里B.郡、县、州C.郡、县、州、乡D.州、郡、县3.秦朝中央集权的本质特征主要表现在()A.改称皇帝B.建立中央官制C.地方实行郡县制D.皇权至高无上4.秦《峄山刻石》中说:“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功(攻)战日作,流血于野,自秦古始。”秦始皇针对上述问题,“乃今皇帝,一家天下,兵不复起”,为使“兵不复起”所采取的措施是()A.统一度量衡B.推行郡县制C.攻打匈奴,修筑长城D.颁布秦律5.秦始皇统一度量衡是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的大事,就论证度量衡而言,下列最有力的证据是()A.古籍的记载B.实物史料C.政府的声明D.历史学家的阐释6.秦朝时,掌管司法和监察的最高长官是()A.丞相B.太尉C.尚书D.御史大夫7.废除分封制,建立郡县制以后,秦朝()A.郡县长官直接由皇帝任命B.贵族不得担任地方行政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