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亚洲觉醒”的先驱一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知识梳理】一、为中国出路尝试各种实践的孙中山(1866~1911)1、从“医人”到“医国”:胸怀天下的伟大情怀原因:的刺激受西方式教育影响国外生活求学经历救国救民的理想孙弃医从政,充分体现了个人职业选择以国家前途和民族未来为重。只有国家独立富强,个人价值才能更好的实现。2、《上李鸿章书》后:由到革命的嬗变原因:清政府腐朽,中日甲午战争失败,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上书失败认清清政府本质使他彻底丢掉了改良注意的幻想,认清了清政府的腐败反动本质3、1894年:建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广州起义兴中会:1894年檀香山性质: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孙中山以其非凡的胆略和愈挫愈奋的精神,开始了他的早期革命活动,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4、策划广州起义。这次起义表明,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主阶级革命者已同清王朝彻底决裂,以武装起义迈出了中国的第一步。5、呕心沥血流亡于欧美各地伦敦蒙难,孙中山名闻世界,成为中国当时最有名望的革命党人。6、年:建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条件:政治:民族危机的严重,戊戌变法的失败经济及阶级关系: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壮大组织:资产阶级革命的建立思想: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必要性:起义失败,需要一个统一政党时间:1905年日本东京【内容标准】概述孙中山领导推翻清王朝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主要史实,评价其在二十世纪中国社会巨变中的历史作用【学习要求】1.概述孙中山领导推翻清王朝君主专制制度的主要史实。2.概述孙中山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主要史实。3.评价孙中山在二十世纪中国社会巨变中的历史作用。纲领:同盟会以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政治纲领,并决定创办《》为同盟会的机关报。意义:中国同盟会成为近代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三民主义的提出:1905年11月,《民报》创刊。孙中山在为《民报》撰写的“发刊词”中,第一次把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确立了、民权自由和的三民主义奋斗目标,并提出用的手段去实现它。三民主义的内涵剖析(课标重点)指导思想对应的同盟会纲领思想内涵地位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族贵族对中国的专制统治。民权主义创立民国,推翻政体,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民生主义平均地权解决以为中心的财富重新分配问题补充和发展评价:一是它的进步性,它涉及、政治革命和,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二是它的局限性,三民主义没有提出反帝口号,没有土地革命纲领,这是由民族资产阶级的局限性所决定的,这就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7、1905年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论战的实质论战的焦点:论战的意义:8、多次组织起义。(黄花岗)二、建立民国到捍卫民主共和的孙中山(1911~1922):11、、19111911年年,推翻,推翻,,19121912年建立了年建立了中华民国并制定了《中华民国并制定了《》》武昌起义,取道欧美回国,筹建中华民国,1911年底,孙中山当选为大总统。年1月1日,孙中山在临时大总统宣誓职仪式上宣誓就职,庄严宣告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发表《中华民国大总统孙中山文宣言书》,成立了临时参议院,以孙中山为首的中国以选举形式产生的民主共和国政府宣告组成。1912年2月12日,清帝溥仪被迫下诏退位。从此,延续了两百多年的清王朝寿终正寝,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这是20世纪中国社会的历史巨变。制定了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并以临时大总统的名义公布(1)重要内容:①“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人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信仰等自由,有请愿、选举和被选举等权利。②“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具有议决法律、预算决算、税法、币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