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复习学案No.3第五单元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一、空想社会主义1、原因:A根本原因: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贫富分化明显,工人阶级生活悲惨。B直接原因:一些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认为资本主义不是公正、合理的社会,提出改造社会的方案,形成空想社会主义思潮。2、代表: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英国的欧文3、主张:A圣西门主张实行实业制度,是“工业社会最早的预言家”B傅立叶和欧文主张建立合作组织。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内容:A肯定了资本主义在人类历史上的积极作用B揭示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C宣告了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D昭示了未来共产主义的社会原则2、意义: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1848),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B成为国际无产阶级锐利的思想武器C工人运动蓬勃发展,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三、巴黎公社-第一个工人政权1、背景:内忧外患2、性质:新型工人阶级政权3、措施:A公社委员会是最高权力机构,公职人员工资不得超过熟练工人,人民可监督罢免B维护劳动者利益C用世俗教育代替宗教教育,实行义务教育4、意义:巴黎无产阶级的英勇斗争和首创精神,为世界无产阶级和进步人士树立了光辉典范。第19课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一、背景:A19世纪60年代,俄国自上而下改革,推进工业化,但不彻底B俄国在西方列强中处于落后地位,社会矛盾尖锐C一战使俄国落后腐朽充分暴露,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环节二、过程1、二月革命:1917年初,彼得格勒工人起义,军队倒戈,沙皇尼古拉二世退位,罗曼诺夫王朝被推翻,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该政府继续战争。2、四月提纲:A列宁提出需要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实现社会主义革命B实行土地改革C退出战争3、七月事件:确立武装起义方针4、十月革命:布尔什维克领导起义,推翻临时政府。三、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1、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标志),宣布一切权力转归工兵代表苏维埃,通过《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成立人民委员会。2、1918年,全国普遍建立苏维埃政权。四、意义:A是人类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B在经济文化并不发达的俄国摆脱封建残余和剥削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C给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展示新的解放道路第20课新民主主义与中国共产党一、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1921—1923)1、中共一大(1)条件:A俄国十月革命后,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以俄为师”,接受马列主义。B五四运动后期,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C共产党早期组织建立。1920年陈独秀在上海成立第一个党的早期组织,《新青年》作为机关刊物。李大钊在北京成立党早期组织,奠定党的组织基础。(2)召开: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法租界召开,后转至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3)纲领:A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B党的性质是无产阶级政党。C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废除私有制,消灭阶级差别。(4)意义:A宣告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B中国出现以马列主义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C中国的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2、中共二大(1922):将现阶段奋斗目标修改为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军阀,建立民主共和国。3、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高潮:香港海员罢工——京汉铁路大罢工(1922.1——1923.2),教训:必须团结农民、民族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二、国民大革命(1924——1927)1、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1)准备:A1922年发表《第一次对时局的主张》。明确提出建立民主联合阵线的主张。B中共三大,正式确立建立民主联合阵线的方针。(2)标志: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重新阐释三民主义,确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2、北伐:1926年广州革命政府北伐。消灭了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被打败。3、失败: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发动“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国共合作破裂。三、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1、武装起义:A、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由周恩来、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领导,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B、八七会议:确立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初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