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张居正改革巧建结构自学导引一、时代的呼唤明朝中期以来,政治腐败,边防废弛,社会矛盾尖锐,内外交困。嘉靖年间,________贵族反复南下劫掠,东南沿海倭寇猖獗,________侵占澳门,阶级矛盾激化,百姓纷纷揭竿而起。地主阶级改革派惊呼“元末之事可为殷鉴”,除非“得磊落奇伟之士,大破常格扫除廓清,不足以弥天下之患”。答案:蒙古葡萄牙二、整顿吏治1.措施(1)倡导“尊主权”,提出治理天下须“悬法于众”,_________________。(2)为了提高行政效率,保证新法推行,1573年创设颁行_______________。2.影响(1)通过推行________,从中央到地方,都由内阁控制。(2)由________逐层定期审核各级官吏政绩、实行赏罚制度,为全面推行各项改革措施铺平了道路。答案:1.(1)以法理政(2)考成法2.(1)考成法(2)三级机构三、实施边防新政1.原因:明中期以来边防残破,“频年寇犯如蹈坦途”的积弊。2.措施(1)倡行“外示羁縻,________”的边防政策。(2)起用名将________。(3)增修、加固________,大大提高了长城的防御能力。3.影响(1)万历元年,朵颜部首领南犯喜峰口被击败,双方议和,改善了汉蒙关系,加强互市友好往来。(2)张居正的边防新政取得了巨大成功,主要表现在()①北方守备日固②汉蒙双方互市活跃③归化新政的建立④蒙古部首领渐习华风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答案:2.(1)内修守备(2)戚继光(3)长城3.(2)A四、清丈田地,推行一条鞭法1.清丈田地(1)时间:________年。(2)原因:土地兼并,逃亡农民与土地分离,________萎缩,社会经济出现________。(3)结果:查出豪强地主隐瞒的土地多达300万顷。2.一条鞭法(1)时间:1581年。(2)内容:把田赋、原先按户丁征派的力役和其他各种名目的杂税合编为________,统一按________核算,“计亩征银”;官府用取代力役的________雇人服役;取消里甲征收的环节,统一由________收解,因此叫一条鞭,或称“条编”。(3)影响①政府从地主手中增加了税收,减轻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负担。②以_______代役、计________征银的规定,促进了城镇手工业雇佣劳动和_____________的发展。③“一举而官民积重之弊皆反”,以至“太仓粟可支十年,冏寺积金至四百余万(两)”。答案:1.1578生产力严重危机2.一条田亩丁银官府①贫民工商业者②银亩资本主义萌芽五、身后毁誉1.张居正改革的失败(1)失败:________、________等被革职,________和限制官员特权等制度、法令相继被废除。(2)原因:触动了豪强权贵以及腐败官吏的权益,招致他们反对。2.平反昭雪明末天启、崇祯朝为张居正平反昭雪,恢复名誉。答案:1.(1)戚继光潘季驯考成法能力提升想一想阅读《张居正大传》的有关资料,谈谈你对此事的看法。想一想阅读《张文忠公全集》,张居正为什么会发下变法救世的宏愿?想一想《书太岳先生文集后》反映了哪些历史信息?想一想傅维鳞《明书》中说:“万里之外,朝下而夕奉行,如疾雷迅风,无所不披靡。”分析考成法实施的影响。想一想《明史·戚继光传》和魏源《圣武记》中所述材料是否相同?这是张居正改革中哪一项政策的结果?想一想张居正实现与北方游牧民族长期和平交往的秘诀是什么?想一想请思考生齿、守备、田野、商贾之间的内在联系。想一想阅读任源祥的话,你认为有利于实施一条鞭法的形势是什么?张居正发挥了什么作用?想一想为什么一条鞭法发挥了如此神奇的作用?议一议张居正的言论反映了哪些历史信息?想一想《明史·张居正传》反映了什么问题?答案:读一读:可以选择不同的观点,但要言之有理。想一想:张居正经常“周行阡陌间”,考察“岁时之丰凶”和农民的疾苦,关注国计民生,对于当时明朝政府的危机十分清楚。读一读:张居正以法理政的措施及结果。看一看:“事权归一,法令易行。”提高了办事效率,为全面推行各项改革铺平了道路。思一思:相同。实施边防新政的结果。思一思:“外示羁縻,内修守备。”想一想:由于实施“外示羁縻,内修守备”的边防新政,使当地的政局安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安定的环境,商业就逐渐活跃起来。读一读:商品经济的发展成为历史趋势。因势顺导的作用。思一思:从影响中考虑答案。议一议: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