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宜良县第一中学高中历史专题二中国的古代艺术导学案人民版必修3【大成目标】(目标解读2分钟)1、掌握中国古代科技进步的基础知识,了解其发展演变的过程。古代科技发展主要成就(重点).(1)分析科技发展的原因(2)认识科技发展的双重性作用问题(如核技术、克隆技术等正负两方面的作用)(难点);2、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原因、地位、发挥的积极作用和后来滞后的原因;3、弘扬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科技文化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操;4、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精神,坚定科学的思想。【使用说明】1、预习导学案内容,结合课本知识,完成基础案和巩固案。2、合作探究,大胆质疑。突破重点,掌握难点,形成体系。3、建议使用两个课时,一节课完成基础案与升华案;一节课完成巩固案与课堂小结。基础案(15分钟)课前30分钟自主完成,课中用15分钟完成展示和点评。一、“出鬼入神”的书法艺术1.主要特点⑴以汉字的文义为内容,以某种字体的书写为形式。⑵以自由多样的线的曲直运动和空间构造,表现感情、气势和意境,具有特殊的审美价值。2.发展演变字体时间特点甲骨文金文殷商时代甲骨文已经是比较成熟的文字小篆创始于秦代字体略长,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隶书始于秦朝,成熟通行于汉魏时代字形结构平衡对称,整齐安定楷书形成于汉末字形方正,规矩严整行书开始盛行于晋代兼楷书和草书之长,工整清晰,飞洒活泼草书把中国书法的书写性发挥到极致,最能表现和抒发书法家的感情3.代表人物⑴秦晋时期:秦代的李斯与东晋时期的王羲之。⑵唐宋时期:唐代的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_;宋代的苏轼等。⑶元明时期:元代的赵孟頫与明代的文征明、董其昌。思维拓展: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魏晋以前基本上是自发阶段,魏晋时期开始进入自觉阶段。魏晋以前,人们注重书法的实用功能,很少追求书法的审美功能。魏晋时期,由隶书衍生出来的楷书、行书、草书,通过众多书法家的努力实践,臻于成熟。从此,书法的审美功能超过实用功能,自觉的创造书法美成为体现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二.画中有诗1.演变⑴石器时代:刻在岩壁上,绘在地面上、陶器上的画作。⑵先秦两汉:帛画、漆画、壁画、画像石、画像砖。⑶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中国画”的艺术形式逐渐成熟。2.材料:笔、墨、纸、砚、绢素、矿物颜料。3.分类⑴以题材的不同,可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⑵在表现技法上,又有工笔与写意的区别。4.特点:⑴山水画①.以自然风景为主要描绘内容;讲究布局构图,气势雄壮,意境深远。②.以意境为灵魂,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不拘泥于客观自然景物的逼真摹写。⑵文人画:又称士大夫画,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强调个性表现,追求抒情写意,融文学、书法、绘画、篆刻等多种艺术于一体,集中体现画家多方面的文化修养。思维拓展:中国画,按照艺术的手法来分,可分为工笔、写意和兼工带写三种形式。工笔就是用画笔工整细致,敷色层层渲染,细节明彻入微,用极其细腻的笔触描绘物象,故称“工笔”。“写意”与“工笔”相对,即用豪放简练的笔墨描绘物象的形神,抒发作者的感情。“写意”要求有高度的概括能力,要有以少胜多的含蓄意境,落笔要准确,动笔要熟练,要能得心应手,意到笔到。“兼工带写”的形式则是把工笔和写意这两种方法进行综合的运用。三.金声玉振1.先秦时期⑴河南舞阳出土的新石器时代早期的骨笛,有完整的七声音列。⑵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陶陨,可吹奏出符合音律的不同音高。⑶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青铜编钟,制作精美,钟上铭文记载着丰富的上古乐理。2.秦汉时期⑴设立乐府机构。⑵收集民间歌曲和四邻诸民族的异域音乐,形成新的音乐形式,有“相和歌”、“清商三调”。3.东晋时期:形成南国清商乐。4.南北朝、隋唐时代:民间音乐进入宫廷变为歌舞俗乐,总称燕乐。5.明清时代⑴戏曲音乐繁荣。⑵器乐艺术发达,如琵琶曲《十面埋伏》、《霸王卸甲》等。思维拓展:影响古代音乐艺术发展的因素有⑴经济是否繁荣。⑵社会是否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