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专题九第一课美苏争锋学案班级:姓名:【会考要求】(1)雅尔塔体系(2)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3)美苏“冷战”对二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阅读内容】德国分裂、朝鲜战争、古巴导弹危机、越南战争、经济互助委员会【自主预习】一、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1.背景:随着雅尔塔体制的确立,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日益加剧。美国力图“领导世界”,苏联成为其严重的障碍。2.冷战的爆发:1946年3月,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主张英美结盟共同遏制苏联,揭开冷战序幕。3.两极对峙形成:知识梳理---美国的冷战政策与苏联的反击措施美国苏联政治上提出杜鲁门主义(1947年3月)成立共产党和工人情报局(1947年9月)经济上提出马歇尔计划(1947年6月)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1949年1月)军事上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949年)成立_华沙条约组织(1955年)二、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影响—美苏“冷战”对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1、消极影响(主要):美苏冷战,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相交织,造成国际局势的紧张。2、积极影响:客观上有利于世界的和平发展。①在冷战的大环境下,美苏双方势均力敌,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②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长期共存中互相吸取经验和教训,并用于内部的调整和改革,推动了世界的整体发展;③面对两极对峙局面,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兴起不结盟运动,努力使自身不断发展壮大,第三世界由此崛起。【拓展提升】1、两极对峙格局是以美苏为中心,以两大军事政治集团、两大阵营全面对抗为特点的格局。二战后,以美苏为主导的雅尔塔体系的确立,只是奠定了两极格局的框架,并不意味着美苏两极格局的完全形成。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最终确立。2、美国的“冷战”政策是指二战后东西方阵营之间和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之间,除直接军事交战以外,一切敌对行动的总称,但这并不是说当时世界上没有发生战争。美国在“冷战”的大背景下,在局部地区实行“热战”,如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3、问题:1946年,苏联驻美国大使诺维科夫说:“美国正积极扩充军备,准备针对苏联的战争。”结合所学知识思考:二战后,美苏两国日益走向冷战的主要原因有哪些?●要点解析:(1)力量对比的变化。二战后初期,除美国外的资本主义国家普遍衰落,以苏联为首的人民民主力量不断壮大,为冷战格局的形成提供了先觉条件。(2)社会制度的对立。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独立由来已久,随着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两者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日益尖锐。(3)国家利益的不同。美国当时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与军事实力,确立了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日益把苏联看做其称霸世界的主要障碍;苏联则把确保东西部便捷安全作为国家的首要利益,在自己的周边建立“安全带”,努力扩大自己在世界上的影响。(4)信任危机的加剧。美苏两国领导人杜鲁门和斯大林之间存在严重的猜疑和不信任,扩大了对方对本国的威胁,成为两国之间重读与对抗的催化剂。123456789【会考典题】1.(09浙江省历史会考补考卷)在20世纪,美苏“冷战”持续了40多年,对国际关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美苏“冷战”开始的标志是A.杜鲁门主义的提出B.苏联的成立C.不结盟运动的兴起D.APEC会议的召开2.(09浙江省历史会考卷)“划分欧洲势力范围的最后一幕,在1961年8月13日凌晨上演。……在柏林的苏联占领区和另三个西方国家占领区之间,立起铁丝网,隔离起来,另外还围绕整个柏林修盖起围墙。围墙两边的家庭从此各自一方。”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对代背景是A.十月革命B.二战爆发C.美苏冷战D.苏联解体3.(10浙江省历史会考卷)冷战是指二战后美苏双方以及东西方之间在政治、军事、经济、外交、文化、意识形态诸方面除诉诸战争之外的紧张对峙和对抗。下列各项中,属于美苏冷战具体表现的是①杜鲁门主义的提出②马歇尔计划的实施③北约的建立④不结盟运动的兴起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③【变式训练】4.1946年3月,丘吉尔在美国发表的《和平砥柱》演说中指出:“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