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练通】高中历史3.1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课时提升训练(含解析)人民版必修2【基础达标】1.(2013·北京高一检测)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最核心的任务是()A.巩固无产阶级政权B.恢复发展国民经济C.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D.建立社会主义制度2.(2013·南昌高一检测)一位学者说,中国与苏联工业化道路的相似性不是偶然的,这主要是由于两国在建国初期某种相似性决定的。这种“相似性”主要表现在()A.都是社会主义国家B.都处在帝国主义包围之中C.经济形势都是异常严峻D.都属于社会主义阵营3.(2013·莆田高一检测)下图反映了某时期我国公私经济成分的比例情况,这种情况最早应出现在()A.1949年B.1952年C.1956年D.1979年4.(2013·临沂高一检测)1956年2月,上海某公司董事长说:“企业向国营商业看齐,个人向工人阶级转化。”这表明()A.工商业改造成为必然趋势B.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C.过渡时期总路线得以实现D.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5.(2013·河南学业水平测试)“脚踏黄河水倒流,搬来泰山当枕头;决心苦战十五年,赶上英国不发愁。”这首民歌创作的背景是()A.国民经济恢复B.“大跃进”运动C.农业合作化运动D.土地改革运动6.“文化大革命”中我国国民经济遭受严重破坏,1973年却出现复苏局面,这是因为()A.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着手恢复国民经济B.“四人帮”的倒行逆施遭到毛泽东批评C.“文化大革命”动乱接近尾声D.国际形势趋于缓和【能力提升】30分钟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2013·天津模拟)“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及其他工业原料……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为此我党领导开展了()A.土地改革运动B.农业合作化运动C.人民公社化运动D.“大跃进”运动2.1956年1月2日下午,上海市副市长兴奋地宣告:“我国资本主义最集中的城市,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了!这一伟大胜利是我们人民的胜利。”他如此激动是因为上海完成了()A.工商业改造B.统购统销C.“一五”计划D.土地改革3.(2013·乌鲁木齐模拟)1961年3月,中央规定:“要保障社员个人所有的一切生活资料……永远归社员所有,任何人不得侵犯。”此项规定()A废除了人民公社体制B.承认了生产资料私有制C.扭转了农村工作中“左”的错误D.有助于克服平均主义4.(2013·济宁高一检测)20世纪50年代,中国农村流传着一首歌谣:天上多少星,小孩数不清;全民盖土炉,神仙数不清。材料所述现象产生的影响是()A.加快了工业化步伐B.提高了生产效率C.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D.破坏了国民经济5.下图反映的是1956-1965年间我国()A.煤炭生产的基本状况B.粮食生产的基本状况C.钢铁生产的基本状况D.石油生产的基本状况6.1967-1968年,“文化大革命”扩展到经济领域,国民经济受到严重影响,其表现是()①经济工作机构瘫痪,处于无计划状态②许多行之有效的政策、规章制度被废除③大批工人、干部离开岗位“闹革命”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二、非选择题(共26分)7.(2013·福州高一检测)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后,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摆在中国人民面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三张历史照片(1)中共八大在这一探索开始之际作出了怎样的历史性贡献?(12分)(2)材料中的三幅图片反映了哪三个历史事件?我们可以从中吸取哪些教训?(14分)答案解析【基础达标】1.【解析】选D。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最核心的任务是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过渡。故选D。2.【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能力。中国与苏联工业化道路的相似性主要是优先发展重工业,这与西方国家的工业化道路是不同的,这主要是因为两国都处在帝国主义包围之中,只有优先发展重工业才能建立现代化的国防,巩固政权。3.【解析】选C。从图片信息可知,我国公有制占有绝对主体地位,该现象最早出现在三大改造完成的1956年。故选C。4.【解析】选A。“企业向国营商业看齐”,是指将私营企业改造为社会主义国营企业;“个人向工人阶级转化”,是指将资本家改造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1956年2月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还在进行中。因此选A。5.【解析】选B。本题考查理解能力。材料突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