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别人学习》教学案例学情分析从学生的社会生活环境看:在一年多的学校生活中,孩子们已经初步掌握了一些人际交往技能,但随着儿童社会性和交往能力的发展,又会有一些新的困惑同时,由于学生年龄小,自我评价能力低,可能会遇到的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难题和道德冲突,因而,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形成观念和习惯,是一条比较有效的途径。因此,在本课的设计中以“孔子虚心好学的小故事”作为切入点,编排了三个活动:“学名人”、“找榜样”、“演情景”。让学生在活动实践中增强自信心,让学生能看到自己的进步,孩子就会感受到进步的快乐,就会对以后的生活充满自信。教学目标:情感与态度:让学生看到自己和别人的成长、变化,并为之感到高兴。对学习生活充满自信,愿意向身边的榜样学习。行为与习惯:勇于给自己不断提出新的目标,并能天天坚持,有始有终地完成自己的计划,虚心好学。初步养成乐于探索、不怕困难、挑战困难的生活和学习的好习惯。知识与技能:能明辨是非,体会到进步从点滴做起,学习自我认识、自我总结的技能。过程与方法:在玩游戏、情景表演、行为训练、故事讲演、情感体验、讨论交流对比思考等活动中去感受和发现,初步掌握取得进步与全面地看待自己、看待他人的好方法。教学重点发现同学的“优点、长处”,要与“进步”区分开来。[教学难点在活动中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与同伴合作、交流。通过交流,分享感受和活动成果,提升生活经验。教师准备:在全班选出若干个“小能人”,根据“小能人”的手艺和学生的兴趣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兴趣小组。学生准备:根据自己找到的学习对象,准备学习材料。并自制“优点卡”。课时安排:1课时,完成完成教材P37页内容,话题为“向别人学习”。教学过程:活动一学名人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个人是谁吗?(课件出示孔子画像)那我们一起去了解了解吧。2.师:孔子是我国古代的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问可大了,可他仍然虚心向别人学习。想知道他虚心好学的故事吗?3.(课件出示第37页三幅图)师:看到了什么?4.师:阅读教科书第37页三幅图,说说自己的感想。(同座位交流、小组内交流、全班交流)5.师:请结合教科书与自己的实际,谈谈自己对“三人行,必有我师”的理解。(生自由读谈见解赛读“三人行,必有我师”)6.师:是的,“三人行,必有我师”这句话告诉我们,几个人在一起,总有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一起来读读这句话。7.师讲述故事:孔子拜师。8.师:有关于孔子学习的故事有很多。来,让我们用他的名言来记住他吧!(课件出示)(生自由读齐诵)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9.小结:是呀,大教育家孔子,他那么有学问,都能虚心向别人学习,更何况是我们呢!虚心好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人无完人,金无足金”,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必须养成良好的习惯,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进步。【设计意图:旨在帮助学生认识、了解孔子,了理解“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含义,让学生知道虚心好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进一步认识到“人无完人,金无足金”,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才能不断进步。】活动二找榜样1.师:大教育家孔子那种谦虚好学的态度无疑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其实,在我们的同齢人中,也有许多我们学习的好榜样。2.(课件出示三个榜样)爱劳动的小华大胆回答问题的小欣爱看书的小宇师:哪位小朋友愿意上台来说一说。3.师:是呀,小华爱劳动,他的勤劳,朴实,吃苦耐劳的品质不正是我们该学习,应具有的吗?师:在生活中,我们身边有值得学习的榜样吗?4.学生交流。5.师:你准备向他学习什么呢?你们愿意将他们的优点写下了吗?(自制“优点卡”)6.师:来,看谁的小眼睛最亮,小手最巧。(展示“优点卡”)7.找朋友:学生自由地与自己找到的榜样交流学习。8.师:(出示作品)同学们,你们喜欢这些作品吗?那你们知道这些作品的制作人是谁吗?他们就在我们中间。(请出这些同学)9.师:现在我们来拜师学艺,好吗?(设置几个小能人学习基地,如:折纸、剪纸等,由“小能人”传授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