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找骆驼》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2.理解老人是怎样知道走失骆驼的特点的。3.培养仔细观察与认真思考的习惯。教学重难点:1.了解商人的骆驼有哪些特点,老人是怎么发现这些特点的。2.理解老人为什么能够指点商人找回骆驼。教学方法:除了常规的字词教学阅读理解外,力图体现先学后教这种学习形式。让学生在对话、讨论的过程中学会提问、学会合作、学会辨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及综合能力。教学准备:ppt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小朋友们见过骆驼吗?骆驼长得什么样?有哪些本领?生:骆驼身体高大,背上有驼峰,蹄又扁又平,蹄底有肉垫。有双重眼睑,不怕风沙;很耐饥渴,嗅觉灵敏,能嗅出远处的水源,也能预感大风的到来。是风漠中的乘骑,运货的主要动物。(结合课件)2.小朋友知道的真多,你们说谁最需要骆驼的帮助?生:在沙漠中行走的人。3.如果在沙漠中行走的人不小心丢失了骆驼,那该有多糟糕啊!可有个商人偏偏遇到了这事,我们就来看看他是怎么找骆驼的。二、自主学习导读提示:在生活中,只要我们用心观察,认真思考,就会有所发现。在本课故事里的老人,通过观察,发现了什么呢?读读课文,想一想:1.商人走失的骆驼有哪些特点?2.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的?请同学们围绕这两个问题默读课文。要求:读通句子,并画出相关语句,不认识的字词查字典解决。一边读一边想,简要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检测:骆驼商人走失愤愤不紧不慢究竟详细啃跛《找骆驼》这个故事讲了商人()一只骆驼,向老人(),经老人(),()骆驼的事。理解“走失”、“丢失”的意思。走失:一般是指人或家畜出去后迷了路,回不到原地,因而不知道下落。三、小组闯关(先学后教)闯关一:1.商人走失的骆驼有哪些特点?2.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后,是怎么做的?心情怎么?当商人听到老人能准确说出骆驼的特点时,心情是怎样的?(读:不紧不慢满有把握)从哪里看出来的?3.当商人得知老人不知道骆驼的去向时,心情又是怎么样的?从哪里看出来的?(指导学生朗读,注意标点符号及“说”的几种不同形式。)闯关二:1.老人没有看见商人走失的骆驼,却知道骆驼的特点,他是依据什么得出的结论?用“因为……所以……”练习说话。2.听了老人的推测,商人找到骆驼了吗?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3.文中“果然”一词是什么意思?(读中体会,联系上下文理解。)闯关三:1.商人走失了骆驼,老人却能不紧不慢地说出骆驼的特点,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老人留心生活,善于观察、能够分析骆驼留下的种种迹象,并且通过这些迹象来确定骆驼的特点。)2.谈谈读了这个故事你从老人身上受到怎样的启发?四、当堂检测1.我会选我能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骆驼(tuótuo)驮着米(tuótuō)愤愤地(fēnfèn)着急(zháozhe)收藏(cángzàng)别哄我(hǒnghòng)2.我能填写适当的词。——————的骆驼——————的树叶——————的脚印3.老人知道骆驼的左脚有点跛,那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老人知道骆驼的左边驮着蜜,右边驮着米,那是因为。老人知道骆驼少了一颗牙齿,那是因为。五、总结课文,悟情悟理同学们,通过学习,你想对这个老人说点什么?对商人呢?老师相机小结:“对,只要肯勤动脑筋,认真思考,仔细观察,我们就都是聪明的‘老人家’。六、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2.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里人听。板书设计:16*.找骆驼脚印右深左浅左脚有点跛路上左有蜜,右有米想左驮蜜,右驮米树叶留有牙印缺了颗牙齿(仔细观察分析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