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在观察、操作活动中,概括三角形的特征,认识各部分名称以及底和高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用字母表示三角形。二、过程与方法在观察、操作活动、概括中,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和方法。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概括三角形的概念,认识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知道三角形的底和高。教学难点:会画三角形的高。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1.出示生活中的三角形(课件出示)2.出示主题图(课件出示)教师:同学们,你们能找出图中的三角形吗?3.引入教师:真会观察,生活中的很多地方都会用到三角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三角形的世界。二、探究新知1.教学三角形的含义(1)教师:我们在生活中找到了三角形,现在请你画一个三角形。(2)订正:谁来展示一下自己画出的三角形?说说你是怎么画的。(3)课件出示:教师:大家看,这两个是三角形吗?为什么?(有两条线段的端点没有连上)课件演示:画三角形的过程。教师:大家说得非常好,三角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必须相连,这样相连的三条线段就是“围成”。(4)教师总结:说说什么是三角形?(由3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2.三角形各部分名称(1)教师:你画的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几个顶点?标在图上。(2)汇报:教师:大家画的三角形样子各不相同,但它们都有3个顶点、3条边和3个角。(3)教师:如果在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分别写上三个不同的大写字母,如:A、B、C,那么这个三角形就是“三角形ABC”,也可以称为“三角形ACB”或“三角形BAC”等。教师:再说说,三角形ABC的3条边、3个角、3个顶点分别是什么?3条边:AB、AC、BC;3个顶点:A、B、C;3个角:∠A、∠B、∠C。3.三角形的高和底(1)认识三角形的高和底教师:三角形除了有3个顶点、3个角和3条边以外,它和平行四边形、梯形一样,也有底和高。什么是三角形的高?什么又是三角形的底呢?请打开教材阅读第60页上的内容。教师指定学生,说说什么是三角形的高,什么是三角形的底。(2)画三角形的高教师:在刚才画的三角形内,画出一条高,比一比,看谁画得最规范。订正:画好了吗?老师这里有几位同学画的。这样画对不对?教师:正确的高怎样画呢?谁愿意画出黑板上这个三角形的高?边画边说怎么画。教师:仔细观察你画的三角形的底和高,它们的位置有什么特点?(互相垂直)教师:三角形的底和高是一组互相垂直的线段。画三角形的高实际上就是我们学过的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段。教师:还能在你的三角形中画出其他的高吗?还能通过哪个顶点向它的对边作垂线画高?试一试。学生自己动手画一画三角形的高。教师:谁来展示一下自己的作品。说说你画出了几条高?教师: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还有高吗?教师:三角形有几条高?总结:任意一个三角形都有3条高。三、巩固练习1.填一填(1)由三条()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一个三角形有()条边,()个角,()个顶点。(2)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到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任意一个三角形都有()条高。2.教材第60页做一做四、课堂小结教师: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呢?教学反思: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学习线段、角、平行线、垂线知识和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三角形在平面图形中是最简单的也是最基本的多边形,并借助三角形来推导有关的性质,所以掌握三角形的特征是很重要的。学好这部分内容,不仅为学习其他多边形积累了知识经验,还可以为进一步学习三角形的有关知识打下了良好基础。但学生对三角形已经有了直观的认识,能够从平面图形中分辨出三角形,并说出它的各部分名称。由于三角形的高只能从顶点来画,所以正确画出已知底边上的高对学生来说难度较大。但是学生可以将画平行四边形、梯形高的经验和四年级学习的过点画已知直线垂线的经验都迁移过来,降低画高难度。基于以上分析,我在设计这节课时侯,力求用足用活本课教学内容,做到以下几点:1、关注学生已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