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语言学的读书报告之语义普通语言学的学习,具体而言,是比较广泛而又浅显的,普通语言学覆盖了关于语言研究的大大小小几乎所有的范围。根据教科书的安排,普通语言学这本书是从语言自身的内在的特征开始介绍,比如关于语言的音行义,逐渐扩展到句子和语篇。在有了对语言的基本概念和认识之后,我们接触到了语言更大的应用领域,看到了语言神奇又强大的魅力,也就是语言与人类社会的紧密相关性,语言的研究怎样帮助我们更好理解我们的生活,以及它如何与不同的学科研究结合起来帮助我们更好的生活。例如语用学,语言学与文学,语言学与计算机,语言学与英语教学等社会各个方面。而个人对于语义学更感兴趣,因此这篇读书报告是关于语义的收获。语义学,顾名思义,即关于意义研究的学科。更具体的说,语义学是研究语言单位的意义,尤其是词和句子的意义的学科,意义也是我们对语言单位的理解,即是存在我们头脑中的概念。在1923年出版的《意义的意义》这本书中,奥格登和瑞恰兹(Ogden&Richard)指出的“语义三角”明确使用了“概念”这一术语,并且强调词和所指的事物之间由概念充当中介画出了语义三角图示。对于“意义”的把握是人类具有的核心特质,因为我们希望对于周围的一切有绝对的理解,能够有效的掌握事物的来龙去脉,我们害怕生活在不确定的因素中,因为从洪荒站立起来的我们一直在努力成为世界的主宰,尽管这个白日梦般得理想追求是高远又虚妄的,例如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人类对于大自然规律的侵犯得到了巨大的惩罚,所以渐渐地开始有人在问:我们现在的经济发展模式意义何在?当我们将目光聚焦到语言上,我们发现对于语言的世界充满了疑问。语言是人类独有的,语言的存在似乎与人类的存在是同步的,地球上出现了人类,也就需要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来维系成员之间的沟通交流,语言便应运而生,一种似乎非它莫属的魅力。因为只要一个正常的生活在社会中的人都会使用语言,并且我们与生俱来的有种语言机制存在我们的大脑,能够让我们轻而易举地获得我们出生在那个环境之下的语言,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发现学习一门新的语言难度增大。存在即有意义,可是意义是人类观念中才存在的东西,一只饿狗不会去评价地上的一根骨头的意义,虽然它啃了骨头。如果换做是人,我们会对饿狗和骨头先有个意义的把握,进而想到骨头具有拯救这只饿狗生命的意义。无论是对于外部的一切事物,还是我们自身的行为思想,我们都习惯的去赋予意义,我们的生活好像一个被意义编织成的网,“没有意义”无法想象。语言的意义是使用同一种语言的人们约定俗成的赋予每个语言单位的意义,这里的意义只是最最普遍的基本意义。实际上,语言的意义是一块丰富多彩的土地,它的内涵多样深刻。语义学的研究起步晚,这一术语的出现仅有几百年出头的历史,并且关于“意义”的定义本身就有许多,因而关于语言意义的研究是困难的,相比较语音学、音系学、形态学和句法学,语义学的研究仍然是语言学中最不为人知的领域。语义学的研究虽然起步晚,了解少,困难多,但是它又是十分重要的。在日常的生活中如果不是对于语言意义的正确把握,我们经常很容易出错。批判性的思维逻辑强调我们在认识事物和人际交往中应做到“事实退后,语义先行”。比如:据报载,某人在家具商场看中了一件家具,按约定向商家交了200元订金,商场给他出具了写有后来这个人由于某种原因不打算购买这件家具了,便要求商场退还200元订金。但商场却以《合同法》的有关规定为由,不予退款。这个案例正是买家没区分清合同中的“订金”和“定金”的概念而吃了亏。再比如有次我在吃室友做的菜得时候,感觉特别的咸,于是我对她说:“现在超市的盐是不是在打折啊?”她马上明白我想要表达的意思,回答道:“每个人的口味都不同的。”我便无话可说。这一反一正的例子都是特别指出正确的理解语言的意义的重要性。语义学研究虽然困难,在这条道路上依然可以看到一些语言学家取得的成果。利奇(G.Leech)在1974年第一次出版的《语义学》中提出了如下七种意义类型:1.概念意义逻辑的、认知的、外延的内容。联想意义2.内涵意义通过语言所指传达的意义。3.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