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关电子导学案——(四)年级(语文)学科(上)册单位:城关镇小学授课人:张羽班级:四年级时间:2014年9月3日课题5.题西林壁课型精读课文课时2课时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默写《题西林壁》。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句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及蕴含的人生哲理。学习重点1、欣赏古诗文,积累古诗名句。2、体会有人生哲理的诗句。学习难点学习准备师教师制作课件。生让学生课前了解苏轼和陆游生平及写作背景。教学流程导学过程导案学案预学经典诵读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陆游《示儿》小组长带领读齐读朗读前置学习围绕学习目标,进行自主学习,看谁学得最认真。1、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注意字音。课文,认识生字新词。2、借助工具书先试着理解古诗意思,如果遇到疑难问题,请做好标记小1、小组成员互相检查,互帮互学,巩固生字词。互学组交流1、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小组长负责,小组成员分工合作。2、教师来回指导。2、互相交流学习成果。(四人一组)3、共同探究前置学习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四人一组)展示点拨教师根据展示情况给予肯定、表扬、记分等进行评价,记录到黑板上。一、展示互动,检查预习。1、我给大家介绍苏轼这位伟大的诗人。题壁诗的由来。2、我能给大家朗诵古诗。互相指正字音,注意停顿,用/做标记。二、明确学习任务,小组合作学习古诗。1、小组内交流诗句意思,小组汇报诗意。(小组要说明是用什么方法学习的)2、重点赏析理解“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A、请你找出描写诗人从不同角度观察庐山的几个字,诗人在不同角度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象?这让你感受到了什么?B、抓住“岭”、“峰”的不同概念体会庐山景象的多变。我可以运用简笔画描述。岭峰c、你能说出是什么原因让诗人“不识庐山真面目”呢?那怎样才能看到它的真面目呢?评学拓展延伸1、教师出示延伸拓展题目,并做出评价。1、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解释,把序号写在括号里。(1)题西林壁。()A做题B书写,题写C题目(2)只缘身在此山中。()A缘由B缘分C因为2、不识庐山真面,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意思正如俗语()3、小练笔:同样的一件事物,可是在不同的角度却有着不一样的样子,你们有过和作者一样的感受和经历吗?(生结合实际举例)巩固反馈教师来回辅导,帮助学困生,监督学生按要求改错。参见长江作业本板书设计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