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课程设计方案一、课程概况病理学是中央电大医科类专科护理学专业、药学专业一门必修课。它是研究疾病的原因和条件、疾病过程中的机能、代谢、形态结构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的发生机制的科学,为进一步阐明疾病的本质,为疾病的预防、诊断及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本课程课内学时108,6学分。病理学课程分为总论与各论两大部份,第1—6章是总论部分,主要阐述疾病的基本病理过程,是不同种疾病中共有的、普遍性的规律。例如:细胞、组织的损伤与修复;血液循环障碍;水、电解质代谢紊乱;酸碱平衡紊乱;炎症;肿瘤等。第7—14章是各论部分,主要阐述各器官系统常见疾病的病因、形态结构及其功能代谢的改变、疾病发生发展过程及其机制,是各种疾病的特殊规律。例如,肺炎、肝炎、肾炎,其病因、发病机制、病变特点、临床表现等各异,这就是各器官系统疾病的特殊规律;但它们基本的病理变化均是炎症,具有炎症性疾病的共同规律。这就是说总论与各论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另外,在不同疾病的发展过程中,还可出现一些常见的、共同的病理变化及机制。例如心血管系统疾病,风湿病、心内膜炎、心瓣膜病、高血压病、动脉粥样硬化症、心肌炎等,虽然其病因、病变性质和主要病变部位各异,但如果疾病不能得到有效控制而进一步发展,最终会出现一个共同的病理生理变化,即心脏舒缩功能降低,心输出量减少,导致心力衰竭。心力衰竭就是多种累及循环系统的疾病所共同发生的一种病理生理变化。病理学是—门介于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课程。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人体生理学、医学生物化学、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寄生虫学等基础医学是学习病理学的基础,要深入准确地分析疾病的病因和发生发展规律,探讨疾病的本质,就需要综合运用各个基础医学学科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同时,病理学又为学习临床医学提供了必要的疾病学的概念和理论,为临床正确认识疾病奠定理论基础。因此,学好病理学对学习临床课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此外,病理学与临床医学各科在实际工作中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突出的表现在运用病理学的研究方法,如活体组织检查、尸体解剖、以及动物试验等,对疾病做出病理诊断或对疾病进行观察和研究,以提高对疾病的防治水平。因此,病理学又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二、文字、音像及CAI课件1.《病理学》合一型教材宫恩聪、吴立玲主编,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出版。本书依据教学大纲编写,融学习目标、教学内容、重点提示、学习小结、多种题型练习题及答案为一体,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媒体。全书共十四章:第一章疾病概论;第二章血液循环障碍;第三章水和电解质代谢紊乱;第四章酸碱平衡紊乱;第五章炎症;第六章肿瘤;第七章心血管系统疾病;第八章呼吸系统疾病;第九章消化系统疾病;第十章泌尿系统疾病;第十一章生殖系统疾病;第十二章造血系统疾病;第十三章内分泌系统疾病理;第十四章传染病和寄生虫病2.《病理学》录像模块化设计,约25学时。由北京大学医学部高子芬(病理解剖部份)、吴立玲(病理生理部份)教授主讲。具体内容如下表:章模块主题1病因学与发病学(吴立玲)变形与坏死(高子芬)修复(高子芬)2血栓形成(高子芬)栓塞(高子芬)梗死(高子芬)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吴立玲)休克(吴立玲)3水和电解质代谢紊乱(吴立玲)4酸碱平衡紊乱(吴立玲)5炎症的概念与基本病变(高子芬)炎症的类型(高子芬)发热(吴立玲)6肿瘤概述(高子芬)肿瘤的异型性(高子芬)肿瘤的生长方式(高子芬)肿瘤的分类与命名(高子芬)肿瘤的扩散(高子芬)7动脉粥样硬化(高子芬)冠心病(高子芬)风湿病(高子芬)瓣膜病(高子芬)心力衰竭(吴立玲)8肺炎(高子芬)肺源性心脏病(高子芬)缺氧(吴立玲)呼吸衰竭(吴立玲)9病毒性肝炎(高子芬)肝炎分型(高子芬)肝硬化(高子芬)门静脉高压(高子芬)黄疸(吴立玲)肝功能衰竭(吴立玲)10肾小球肾炎(高子芬)肾盂肾炎(高子芬)泌尿系肿瘤(高子芬)肾功能衰竭(吴立玲)14原发性肺结核(高子芬)继发性肺结核(高子芬)流脑与乙脑(高子芬)细菌性痢疾(高子芬)3.《病理学彩色图谱》高子芬主编,世界图书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