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酶蛋白检测试剂盒-市场调查报告一、慢性肝病的流行病学调查肝脏是人体最大的腺体器官,在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中起中枢作用,它不仅参与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是物质的代谢场所,而且参与多种代谢产物及异物的生物转化与排泄,亦参与机体的免疫调节过程。各类肝病是常见病和多发病,肝细胞的变性坏死或萎缩最终导致肝功能衰竭。肝病种类繁多,分类方法各异,通常可将肝病分为病毒性肝炎和非病毒性肝炎,其中病毒性性肝炎可分为甲、乙、丙、丁、戊型这5种类型的肝炎;非病毒性肝炎主要包括酒精性肝病、药物性肝损伤、脂肪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等。公开数据显示,作为全球性疾病,全世界现有近10亿肝病人群,而其中有近3亿在中国。中国每年用于肝病治疗的直接医疗费用超过1000亿元。我国是肝炎病的高发区,据中国卫生部《2015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统计年鉴》显示:在我国的法定的传染病报告中,病毒性肝炎感染的发病率高居首位;2010年全国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达9.87人/万人,与2009年相比出现了一定的下降,也是自2006年以来首次低于10人/万人,但是在2011年、2012年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又有所回升,达到10.23人/万人和10.25人/万人,2013年回落至92.5/10万人。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呈世界性流行,旦不同地区HBV感染的流行强度差异很大。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球约20亿人曾感染HBV,其中2.4亿人为慢性HBV感染者,每年约有65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功能衰竭、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CC)。全球肝硬化和HCC患者中,由HBV感染引起的比例分别为30%和45%。我国肝硬化和HCC患者中,由HBV感染引起的比例分别为60%和80%。由于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普及,急性HBV感染明显减少,以及感染HBV人口的老龄化,再加上抗病毒药物的广泛应用,近年乙型肝炎E抗原(HBeAg朋性CHB患者的比例有所上升。2006年全国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我国1~59岁一般人群乙肝表面抗原(HBsAg)携带率为7.18%。据此推算,我国有慢性HBV感染者约9300万人,其中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约2000万例。2014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对全国1~29岁人群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1~4岁、5~14岁和15~29岁人群HBsAg检出率分别为0.32%、0.94%和4.38%。(来源:指南)丙型肝炎(丙型肝炎病毒HCV)呈全球性流行,不同性别、年龄、种族人群均对HCV易感。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HCV的感染率约为2.8%,勺1.85亿人感染HCV,每年因HCV感染导致的死亡病例约35万例。但是,由于HCV感染具有隐匿性,多数感染者并不知道感染HCV,因此,全球确切的慢性丙型肝炎发病率尚不清楚。2006年全国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1~59岁人群抗-HCV流行率为0.43%,在全球范围内属HCV低流行地区,由此推算,我国一般人群HCV感染者约560万,如加上高危人群和高发地区的HCV感染者,约1000万例。全国各地抗-HCV阳性率有一定差异,以长江为界,北方(0.53%)高于南方(0.29%)。抗-HCV阳性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上升,1~4岁组为0.09%,50-59岁组升至0.77%。男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来源:指南)酒精性肝病占同期肝病住院患者的比例在不断上升,从1991年的4.2%增至1996年的21.3%;酒精性肝硬化在肝硬化的病因构成比从1999年的10.8%上升到2003年24.0%。酒精所致的肝脏损害已经在中国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来源:指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肝功能酶学异常和慢性肝病最常见的原因,普通成人NAFLD患病率为20%~33%,其中NASH和肝硬化分别占10%~20%和2%~3%。肥胖症患者NAFL患病率为60%~90%,NASH为20%~25%,肝硬化为2%~8%,2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患者NAFLD患病率分别为28%-55%和27%-92%。随着肥胖症和代谢综合征在全球的流行,近20年亚洲国家NAFLD增长迅速且呈低龄化发病趋势,中国的上海、广州和香港等发达地区成人NAFLD患病率在15%左右。(来源:指南)2012-2017年中国主姜慣性肝病的患病率情况及预估慢性肝病指肝逐步恶化的过程,乃由各种原因(主要是病毒、酗酒及肥胖)引起,进而使肝逐步受损(主要是肝纤维化及脂肪肝),最终可导致致命的并发症(主要是肝硬化及肝癌)。所有慢性肝病均会诱发肝纤维化,肝纤维化是指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