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品保护管理措施一、半成品保护措施1.制成品场地堆放要求:钢筋制品、混凝土构件及金属制品,预埋件等可堆放在室外;装饰用成品应堆放在室内场地。2.制成品堆放场地要求:地基平整、干净、牢固、干燥、排水通风良好、无污染。所有制成品应按方案指定位置进行堆放,方便运输。3.制成品堆放控制:制成品需分类、分规格堆放。整齐堆放:平直,下垫木。叠层堆放:上、下垫木,水平位置上下一致,防止变形损坏。侧向堆放除垫木外应加撑脚,防止倾覆。制成品上不得堆放其它对象。制成品堆放地应做好防霉、防污染、防锈蚀措施。4.运输要求:制成品运输要做到车厢清洁,干燥。装车高度、宽度、长度符合规定,堆放科学合理。超长构件成品,应配置超长架进行运输。装卸车做到轻装轻卸,捆扎牢固,防止制成品在运输及装卸时散落、损坏。二、钢筋绑扎成型成品保护措施1.钢筋按图绑扎成型完工后,应将多余的钢筋,扎丝及垃圾清理干净。2.接地及预埋等焊接不能有咬口,浇伤钢筋。3.木工支模及安装预埋、混凝土浇筑时,避免随意弯曲、拆除钢筋。4.梁、板绑扎成型完工的钢筋上后续工种施工作业人员不能任意踩踏或重物堆置,以免钢筋弯曲变形。5.模板隔离剂避免污染钢筋,如发现污染应及时清洗干净。6.水平运输车道按方案铺设。不能直接搁置在钢筋上。三、模板成品保护措施1.模板支模成活后及时将全部多余材料及垃圾清理干净。2.安装预留、预埋在支模时配合进行,避免任意拆除模板及重锤敲打模板、支撑,以免影响质量。3.模板侧模避免靠钢筋等重量物,以免倾斜、偏位,影响模板质量。4.混凝土浇筑时,避免用振动棒等撬动模板、埋件等,混凝土翻锹入模,以免模板因局部荷载过大而造成模板受压变形。5.水平运输车道避免直接搁置在侧模上。6.模板安装成型后,派专人值班保护,进行检查、校正,以确保模板安装质量。四、混凝土成品保护措施1.混凝土浇筑完成将散落在模板上的混凝土清理干净,并按方案要求进行覆盖保护。雨期施工混凝土成品,按雨期要求进行覆盖保护。2.混凝土终凝前不能上人作业,按方案规定确保间息时间和养护期。3.楼层成品混凝土面上按作业程序分批进场施工作业材料,分散均匀尽量轻放。不得集中堆放。4.下道工序施工堆放油漆、酸类等物品用桶装放置,施工操作时,对混凝土面进行覆盖保护。5.结构完成后不得随意开槽打洞,在混凝土浇筑前事先做好预留预埋。6.避免重锤击打混凝土面。五、砌体成品保护措施1.需要预留的管道铁件,门窗框同砌体有机配合,做好预留预埋工作。2.砌体完成后按标准要求进行养成护。3.雨期施工按要求进行覆盖保护,保证砌体成品质量。4.避免随意开槽打洞,重物重锤击撞。5.挑、拱、砌体的模板支撑,在保证砌体达到要求强度后再行拆除。4.2.14施工质量检测管理措施针对本工程的特点以及招标文件的质量目标要求建立施工质量检测方法和管理制度。以国家规范、企业工法和工艺标准为依据对进场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各分部分项工程实体进行质量检测。一、施工现场质量检测的主要内容1、对所有进场的原材料进行现场验收并按规范的规定进行取样送检。建筑工程采用的主要材料、半成品、成品、建筑构配件、器具和设备进行现场验收并按规范的规定进行取样送检。抽样试验检测的产品主要有:钢筋、水泥、砼外加剂、机砖、黄砂、石子、防水材料等。2、项目部按施工组织设计(质量计划)和标准、规范对每道工序进行检验。工序检验执行三检制,即自检、交接检、专检,操作人员在每道工序完成后,对照标准进行自检,上道工序自检后,下道工序操作人员对上道工序进行交接检,在自检、交接检的基础上项目专职质检员按照验收标准中的主控项目和一般项目进行专检,填写《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并签字。3、项目部对所要求的检验和试验完成或必需的报告收到经监理工程师签字认可才能进入下道工序。隐蔽工程在隐蔽前通知监理等相关单位进行验收,并形成验收文件。4、施工过程中还要对各分部分项工程进行质量检测。5、对已完成的包括分包单位在内的成品保护检查。6、质量检测人员具备规定的资格,执证上岗。7、工程质量的最终检测和试验项目部按施工组织设...